在“五个着力”上下功夫 百色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13.11.2015  18:30
      记者最近从有关方面获悉,今年以来,百色市坚持把“美丽百色·生态乡村”建设活动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紧紧围绕巩固提升清洁乡村成果、生态乡村“三化”建设、改善民生的目标,在“五个着力”上下功夫,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10月,市县乡各级各部门投入指导乡村建设的领导干部力量达7836人,组建各专项工作组人员796人。“清洁乡村”已覆盖全市12个县区、135个乡镇(街道)、1873个村(社区)、18579个自然屯,受益的乡村居民87万多户360万人,实现了全覆盖。

      着力于大整治大投入大管理,促进清洁乡村常态化、长效化。百色市坚持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目标,建立健全“三清”长效机制,推进清洁乡村工作常态化。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季节特点,突出开展节假日环境卫生大整治、实施清洁田园和清洁水源综合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农村清洁卫生管理制度机制,加大投入改善农村清洁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清洁环境和条件得到较大提升。今年以来,全市清理垃圾16万吨,清洁水源7103处,清理回收农业生产废弃物650吨;清捡田园面积172万亩,新建垃圾处理设施7439处/套,新建污水处理设施91处/套;全县1873个村均建立清洁乡村理事会;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的村1836个,占总数的98.2%;建立环卫保洁员队伍的村1873个;现有环卫保洁员队伍20223人,每个村屯均有1名以上保洁员;完成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累计748公里,农村清洁环境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着力于重点区域示范带动,有序推进生态乡村“三化”建设。为确保生态乡村建设顺利推进,百色市精心组织实施以右江河谷为核心,以南北两翼山区的国省道、铁路沿线和驮娘江流域为三条主线和特色名村名镇为示范的“一区、三线、多片”生态乡村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建立生态乡村重点示范村屯146个,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生态乡村建设,“三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在村屯绿化方面,全市绿化示范村屯竣工494个,完成任务的98.4%,累计投入6631万元,种植绿化苗木46万株;一般村屯竣工6195个,完成任务的98.1%,完成投资1990.1万元,种植苗木162万株。在饮水净化方面,下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818处,解决全市25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目前全部项目已开工建设,竣工435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1.6万人,预计全市11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在村屯道路硬化方面,计划实施村级道路硬化项目191个、共1795公里,目前已开工161个、共1446公里,完工68项、共677公里;计划实施便民候车亭建设项目284个,已完成142个,项目覆盖81个乡镇(街道)、205个村;计划实施屯级道路建设587条、共665公里,已开工项目220个、里程325公里,完成105条、共204公里;计划实施屯内道路硬化项目1305个、共1103公里,已竣工678个项目、共622公里,完成投资9712万元。

      着力于产业发展支撑,夯实生态乡村发展的经济基础。百色市把“富民强村”作为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因地制宜地大力培植农村特色经济产业发展,着力构建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右江河谷生态特色农业示范带、边境民俗风情特色生态旅游带、大石围天坑群生态旅游长廊、驮娘江流域自然生态保护区长廊,促进生态乡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一个县区一个重点特色农业示范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等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田阳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已被自治区认定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大石围天坑群生态旅游长廊覆盖的凌云、乐业两县盛产的茶叶品牌,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和日本农林水产省、美国农业部、国际粮农组织及欧盟的有机茶认证。打造“一村一品”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着力于人财物保障机制建设,确保乡村建设有力推进。百色市坚持把生态乡村建设纳入各级各单位绩效考评和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财政预算保障、项目资金申报、“以奖代补”、“一事一议”专项补助资金制度和市县区直部门(单位)挂点包村等人财物投入保障机制,大力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合力推动乡村建设深入开展。目前,全市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等5459人。组织开展了以“百村增绿、百河整治、百路通达、百场巡讲”为主要内容的“四百”行动,全市共组织12.5万名党员干部在村屯绿化带植树12万株,兴修水利3509公里,召开扶贫工作、乡村建设等各种技术培训会720次、培训3.4万人次。累计投入乡村建设活动资金53841万元,为生态乡村建设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着力于传导压力、落实责任,为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均成立了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成立市县乡乡村建设办公室,落实机构编制、工作人员、工作场地、工作经费和办公设备,促进了乡村建设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常态化。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市县乡及时制订生态乡村建设总体方案和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等“三化”专项活动方案,对具体建设任务和工作进行分工。对区域、连片建设点,实行市、县区领导挂点、部门结对帮扶的办法,采取项目化建设、挂牌式推进的管理机制。三是强化压力传导,建立完善督查、问责、考评、奖励制度,把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纳入各级各单位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督查、整改“回头看”活动,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媒体上曝光,追究责任。四是强化宣传推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简报板报、宣传广告、横幅标语、流动宣传车辆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利用各种节庆、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大力开展社会宣传。今年以来,全市共完善出台相关政策878项,共有1086个市、县区直单位与农村基层组织开展乡村建设“结对共建”活动,建立市县区领导联系示范点560个;开展专项宣传活动1800多场次,开展督查、暗访的活动1314次,下发整改通知书463份,媒体曝光突出问题896处,办理“两代表一委员”意见建议33条,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和监督举报问题6条,先后对32名领导干部和相关责任人员作出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处理。(岑辉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