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防震知识 看海洋萌宠 就来科技周“充充电”

09.01.2016  19:50

广西新闻网 南宁1月9日讯(记者孙璐 张晓微 韦骄阳)在第二十五届广西科技活动周上,除了可以看到丰富多样、令人惊叹的“桂字头”科技成果展示外,一些与百姓生活相关的科普主题活动的展台也受到参观者的关注。“地震不可怕,学会预防是关键”“珍惜海洋资源,保护海洋动物”“认识血液知识,正确对待献血”等科普体验活动让科技真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普及避震知识 掌握三大要点选择三角空间自救

“通过这个地震计的监测,可以记录下来形成一个数据和实时波形。我们在广西布有100多个点,一直在24小时监测。”一个神奇的地震计在地震局的展位上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尽管外形不够炫酷,但这个椭圆形的地震计灵敏度非常高。只要从它身边奔跑或是走过,人体运动时产生的振幅都会在电脑显示屏上以大小不等的波形体现出来。真正地震的时候,波形会更加密集,频率也会加快。”工作人员通过现场实验的方式生动地为前来参观的市民科普地震的原理。

工作人员还介绍说,一旦突遇地震,千万要镇定,掌握三大避震要点为自救争取时间。首先震时要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其次,如果在室内要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比如墙角、床下、厨房、厕所等空间小的地方,这些地方易于形成有支撑作用的三角空间。最后,若在室外突遇地震,应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来避震。千万不要去阳台、窗边等地方避震,更不能选择跳窗的方式自救,这些都是错误且无用的笨办法。

李大爷带着孙子一同前来观展,通过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爷孙俩都觉得很长知识。“在不了解如何避震之前感觉地震很可怕。今天有机会现场学习,除了觉得贴近生活外,还增长了见识。我回去要和街坊四邻好好宣传一下,这样有用的科普知识值得大力推广”,李大爷为地震科普点赞。

造型各异的海贝 让孩子们长知识

海洋,是造物者的献礼。进入海洋,是爱,是惊奇,是学习。在科技周上,南宁海底世界带来了“神奇的海洋软体动物——海贝”主题科普展示。长着多只“手”的蜘蛛螺、像极了鹦鹉的鹦鹉螺、小有名气的砗磲贝、四大名螺之一的万宝螺、澳大利亚的大香螺等多达二十余种身着个性“服装”且造型各异的海底贝类标本陈列在展台上,等待着与市民的亲密接触。记者巡展时,巧遇一群小学生前来参观学习。小韦同学对眼前的水字螺爱不释手。他告诉记者,他最喜欢去海边旅游,除了踏浪嬉戏,最爱收集各种各样的海螺。不过自己认识的都是很普通的海螺,今天来到现场才知道原来海洋中有十万多种海贝,是海洋中最大的一个动物门类。世界真是太奇妙了!

除了这些贝类标本,海底世界的工作人员“蓝精灵姐姐”还带来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苹果、中华鲎、还有活体海星。小朋友们很少看见这些奇形怪状的海洋动物,兴奋之余便打开了话匣子,仔细询问这些动物的习性和生活方式。工作人员表示,这些珍稀的海洋动物是大自然的献礼,为了保护海洋动物,我们应该杜绝捕杀保护海洋动物的行为,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让地球家园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