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屯 客家山庄——贵港大山里的瑰宝

29.07.2015  18:17

最近,平南县大鹏镇大鹏村石门屯入选广西首批传统村落名单,这是我市入选的六个村屯之一。只因在石门屯里,有一座近200年历史的李氏客家山庄,那里碧瓦青砖,古色古香,壁画精美,雕刻典雅,房屋相连,曲径通幽,是石门屯最具地方特色的古宅,属较大型的岭南客家古建筑群。

7月2日,记者前往大鹏镇探访石门客家山庄的独特之处。

石门屯客家山庄是客家人李氏的世居村宅,包括四幢居所,从下至上分别是李炳章旧居、李家祠堂、李炳蔚旧居及李逢祥、李光华旧居。四幢旧居在金星山的岭脚下一字排开,座乾向巽。山庄长约500米,占地近百亩。

 李氏客家山庄背靠金星山,门前遥望仙台山,左拥将军山,右拥状元岩(传说是南汉状元梁嵩少年苦读的地方),带状的大鹏江从山庄前面缓缓流过,河水常年不断,加上群山环绕,可谓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得天独厚,一方宝地。

李家祠堂居于岭脚的中间,建于清朝嘉庆后期,是一连五座三高两矮式的镬耳楼厅屋建筑。祠堂外围有巽门、坤门、艮门三个城门关栏(现艮门已毁),整体布局严谨有序。穿过祠堂大门(第五座厅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四亩多的大地坪,地坪是村民翻晒谷物、运动、聚会、聊天、玩耍的场所,地坪右侧有一水塘,称为墨池,体现了李氏族人对文化的渴望,对“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观念的认同。

整座大院厅堂、厢房、卧室、书房等样样齐全,都是紧贴着祠堂大厅而建起来的,厅与厅之间有宝心廊连接,大院内有横门相互贯通,可以到达院内的任何一个地方,可谓曲径幽通,四通八达。

李家祠堂严格遵守古风古规,上座正厅中央为祖先牌位,天井用卵石拼砌成八卦阴阳图案,体现了中国人讲究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各座厅屋里屏风门扇齐全,屏风上手工雕刻着各式精美的图案,墙上绘有各式花鸟虫鱼图案,栩栩如生,另有书法作品,笔力苍劲,以教育劝导子孙后代勤学苦读、修身养性、奋发有为、振兴家业等内容为主。各个厅堂的门柱、墙壁上,刻有诗词、对联,皆为族中名人的杰作,文化氛围浓厚。祠堂中的建筑结构及门柱对联内容,饱含着岭南客家文化的精华。

李家祠堂始建至今,经历了近200年的风风雨雨。经2008年全面维修后,李家祠堂保持着原来的风貌。

李炳章旧居在李家祠堂的左侧,有廊房与祠堂连接,至今已历经160多年。清朝道光后期,李炳章参照广东梅县某富家居所,请人画出屋图,又从广东请来土木工匠及画师进行建筑。历时三年,建成一幢有三座镬耳楼厅屋及一个大门的客家围屋居所。此居所建筑工艺水平极高:墙体采用青砖堆砌,砖块经手工磨方,浆缝薄平如线;墙体顶部绘满一幅幅山水花鸟画,画的周围有条型图案装裱;天井旁边的走廊全部用花岗岩石砖镶边,门脚和柱则采用整齐的几何形状的石墩垫底;屏风和屋檐是木条拼花或木板缕花;室内雕梁画栋,令人叹为观止。2012年,后人对此旧居主体建筑按原貌进行了修复。

李炳蔚旧居建于清朝道光中期,位于李家祠堂右侧。其居室一共有两座厅屋及一个大门,两边为廊房。上座背后建筑有一幅照壁;二座屏风上是木条拼花图案;中间挂有一副清朝政府于同治五年授予的、刻有“怀清济美”字样的忠节牌匾,字体及花边为浮雕,工艺精致;大门保存着横龙推门,门脚垫有石墩。整幢房屋较为低矮,是最为典型的客家民居式样,至今有170多年的历史。

李逢祥、李光华兄弟旧居位于李炳蔚旧居的右侧,建于清朝同治年间,至今已有140多年,此座旧居有三座厅屋,且较高大,天井也较宽阔,整体采光良好。二厅有屏风木柱,屏风顶为木条拼花。三厅门及大门为横龙推门,门脚门槛为石砖。两边廊房的横门多为拱门,较为美观。此外,还建有四个横厅、四个炮楼,整幢宅居既有客家小庭院的风格,又有大庄园的规模。2012年,李氏后人对其进行全面维修,恢复了其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