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引领彰显现代农业特色
“去年种了120多亩地,去掉所有成本和人工费,赚了7万多元,今年扩大规模,种了340亩水稻,古辣香米卖得好,今年收入一定会更好。”宾阳县经营家庭农场的施小燕,在忙完春耕春播后,看着田间翠绿的水稻秧苗,对今年的收入很有信心。“职业农民”施小燕的切身感受,正是南宁近年通过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示范引领凸显农业特色,让“农”字写成“富”字产生的质变。
以推进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市委提出的“六个着力”中“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一环。市农委主任杨敏剖析南宁农业发展的特色之路时表示,“通过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南宁让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南宁市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提升行动的坚实步伐已然迈出。
特色种植
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升级
香蕉一直是南宁的特色优势品种,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市水果种植面积11.85万公顷,全年产量213.9万吨,其中香蕉产量152.11万吨。
提起香蕉,就不能不提隆安县定典屯,那里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香蕉第一村”,是全国最大的香蕉标准化生产基地。“我们定典屯依靠香蕉种植产业发展‘金穗模式’,不仅建起了一栋栋‘香蕉楼’,还办起了金穗生态园。我现在一年纯收入3万多元,比到外地打工强多了!”定典屯七队队长卢含凭说起香蕉,笑得很开心。
卢含凭提到的“金穗模式”,是定典屯村民创建的农村经济实体与组织管理新模式,依托广西金穗公司推行土地流转经营及创新诞生的“金穗模式”,让农民耕种模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实现了“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双赢。
“金穗模式”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从农户那里租地,请农民到庄园做工;二是农户出土地,公司出技术、化肥,由农民种植管理,公司保价收购。“金穗模式”成功的背后,不仅是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还得益于品牌的打造。在接受采访时,金穗公司负责人一再强调农产品生产要走品牌路线,推行标准化经营。几年来,金穗公司极力打造的品牌香蕉开拓了不少市场,还把香蕉基地发展到了东南亚,让南宁的品牌香蕉走出了国门。
金穗公司坚持走品牌路线,是我市农业部门近年来致力于以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升级,以农产品品牌竞争力开拓市场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缩影。去年5月,“南宁香蕉”顺利通过农业部组织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组评审。这标志着“南宁香蕉”成功申请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南宁香蕉”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将有助于促进南宁香蕉产业的发展,提高产品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促使香蕉生产走上品牌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近年来,“南宁香蕉”“上林八角”等先后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黎塘莲藕”还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公示。如今,首府农业品牌战略已初步形成聚集效应。
特色服务
农村金融促进规模经营
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农业农村是一片沃土,不少返乡农村青年选择在家门口创业,用学回来的先进技术向土地要效益,实现致富。但是,他们不少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去哪里找钱,如何融资。
“再过两个月,这里就有一批肉牛出栏了。”在江南区江西镇立体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基地,南宁市兴荣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陆道应站在牛栏旁,看着300多头正在吃牧草的优质肉牛高兴地介绍。这批肉牛出栏后,他就有资本继续完善自己的养牛产业,他希望尽快建立起从养殖、屠宰到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让养牛效益达到最大化,带领公司职工和合作农户一起走上致富路。
陆道应创业的原始资金是自己多年的积累,虽然看好养牛这个产业,但是一头小牛的价格就高达几千元,加上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投入,他的资金链很快吃紧。“多亏了城区政府帮忙,既申请了补助资金,还帮忙融资,不然我可不敢一下子养殖300头牛,这可是300多万啊!”陆道应笑着说。
江南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城区在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分解为承包权和经营权,稳定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同时放活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有经营能力和意愿的专业大户。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升级,解决农业大户融资难方面已取得成效,确权颁证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为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恢复生产的能力,在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同时,积极与农信社对接,打造集政策宣传、金融产品于一体的“三农金融服务室”和筹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示范等工作。
“我们还将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农村金融多元化需求。同时加快构建广覆盖、多品种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小额贷款公司进乡镇,努力构建惠农综合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农民群众金融素质。”江南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南宁市不断创新融资方式服务“三农”,采取措施狠抓农村金融改革工作,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确保降低融资成本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成效显著。目前,南宁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吸引了来自北京、广东、广西等地的42家企业入驻,区域行业代表企业超过5家,预计2016年将实现交易额不低于200亿元,其中不少金融机构把目光放在农村,不断探索和发展普惠金融,推出了不少服务“三农”的理财产品。
特色销售
三产融合提高综合效益
4月5日,立足于本土元素的广西首部网络电影《茉莉威龙》在横县举行开机典礼。横县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这是对横县茉莉花文化的一种肯定。“茉莉花之乡”横县多年来实施三产融合,从单一卖花到加工茉莉花茶再到打造自主品牌、申请国家地理标志,如今横县茉莉花文化节和旅游发展已经形成品牌。小小的茉莉花成为横县特有的地域文化,以文化搭台,让茉莉花的综合效益实现几何状增长。
从2000年至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博览会和中国(横县)茉莉花文化节在该县已分别成功举办了9届和5届。每年节会期间,相关商业活动精彩纷呈,不仅有特色产品展销会、全国茉莉花茶产销工作会、茉莉花茶新品推介展暨名优茶品鉴会、茶艺茶道表演以及与旅游相关的“茉莉风情游”,还有全国花卉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等一系列精彩的主题活动。在各种活动中,横县本土地域文化通过不同的创意融入其中,也让节会期间大批商客更深入地了解横县,使横县“中国茉莉之乡”的品牌效应得到不断提升。2011年中国(横县)茉莉花文化节荣获“中国十大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奖。
没有文化的参与,花茶就仅仅是一种农副产品。茉莉花文化节让茉莉花文化更好地与当地人文融合,使茉莉花产业更具地域民族色彩,形成了花茶文化和花茶产业比翼齐飞的新格局。“这样的展出活动能够很好地将横县民俗风情传播出去,让更多人来认识我们、了解我们。”前来参展的茉莉花茶商谢慧叶说,从单一的卖花到现在“卖”茉莉花文化,他们明显感受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
横县茉莉花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发展、财政增长、就业增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县茉莉花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鲜花8万吨,年销售鲜花收入11亿多元,花农人均年增收2500—3500多元。年生产茉莉花茶稳定在6万吨,产值达33亿元,全年花茶产业总产值达45亿元,花茶加工和销售为地方增加税收5000多万元。
统计数据显示,茉莉花文化产业还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每年到横县经营茉莉花茶的客商达6000—8000多人,以茉莉花风情游为主线的观光旅游人数达80万—100多万人次。茉莉花产业现已成为横县覆盖最广、带动农户最多、经济效益最好、最早实现产业化经营、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效果最显著的农业优势特色支柱产业。
今年4月1日至3日,2016年萧山花木节暨第十一届中国园林绿化产业交易会在浙江中国花木城举行。开幕式上举行了“首批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授牌仪式,横县成为首批8家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之一。
按照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提出的目标,今年我市将继续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力度,依托优势打造更多特色农业品牌。继续推进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动农业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引导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大力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发展农村金融,继续实施农业保险扶持,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