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地区好地种好树 努力打造最好的国家储备林
加快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是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满足社会需求的根本措施。广西作为全国最大木材产区,建设国家储备林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将采取哪些举措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记者就此采访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陈秋华。
记者:广西木材产量已占全国之首,目前又全力争取建立全国木材战略储备核心基地。请问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陈秋华: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是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具体实践。从区情来看,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是解决林木采伐低龄化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目前广西林木采伐周期都较短,桉树4-6年采伐,松树、杉木16年采伐。单产也较低,广西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57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66%;德国每公顷蓄积量已达360立方米,为我区6倍多。全国第8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也表明,我区现有中幼林1.5亿亩,占乔木林面积85%,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好的仅占2%,中等及以下占98%,林木低龄化和生态功能不强问题凸显,林业整体质量效益和林地产出率有待提高。
国家储备林建设主要培育珍贵树种和大径级木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珍贵树种和大径级木材一般生长和经营周期较长,在30-50年生长过程中,不断吸收二氧化碳、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维护物种多样性。珍贵木材做成家具后将碳长期固定,不释放到自然环境中。
记者:广西建设国家储备林有哪些优势,已经取得哪些成效?
陈秋华:广西建设国家储备林的优势得天独厚,总结起来有5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优势。广西地处南亚热带,雨热同期,林木生长速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十分适宜培育森林资源。
二是土地资源优势。广西现有林地面积2.39亿亩,其中60%以上区划为商品林地,商品林地中88%为二类以上土地,立地条件比较好,用于建设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的林地十分充足。
三是林木良种优势。广西松、杉、桉和珍贵树种等林木良种非常丰富,特别是桉树良种繁育和速丰栽培技术全国领先,拥有亚洲最大的桉树基因库。高产示范林桉树平均每亩年蓄积生长量2.5-3.3立方米;杉木平均每亩年蓄积生长量1.24立方米,最高达2.18立方米;松树平均每亩年蓄积生长量1.72立方米,最高达2.61立方米。木材生产和储备潜力巨大。
四是发展基础优势。全区森林面积2.17亿亩,森林蓄积量6.62亿立方米,是全国人工林面积最大的省区,人工林面积占全国的1/10。“十二五”期间,全区年森林采伐限额达3681.8万立方米,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的1/7,其中短轮伐期人工用材林年森林采伐限额2769万立方米,占全国1/3多。2013年全区木材产量2480万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
五是组织领导优势。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西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广西打造成为全国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自治区政府两次召开协调会,专题研究申报全国木材战略核心储备生产基地问题,并行文上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近年来自治区领导也亲自带队向国家林业局汇报,争取项目支持。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等有关部门也高度重视,在资金、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
目前,广西作为第一批木材战略储备生产示范项目和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省(区)之一,于2012年完成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示范项目建设造林26万亩,2013年完成70.56万亩,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排名全国第一位。2013年,广西还完成国家储备林划定13.3万亩,通过试点建设并为全面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积累了经验。
今年以来,不少试点单位加快国家储备林的推进工作。高峰林场今年完成国家储备林划定面积2.3万多亩,全场累计划定国家储备林4.09万亩。其中,马尾松2.36万亩,杉木1.56万亩,米老排等珍贵树种1000多亩。
记者:广西在建设国家储备林上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工作措施?
陈秋华:我们还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把基地建设作为林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将基地建设实绩与干部政绩挂钩。
二是建立地方财政投入长效机制,争取自治区财政设立基地建设专项资金,每年安排预算资金5000万元以上。同时,融合世界银行、欧投银行等外资贷款项目支持基地建设,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争取金融部门建立长周期、低利息、政府贴息扶持的信贷政策。
三是探索建立适应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的采伐管理政策,对基地建设涉及抚育、现有林改培所需要的间伐指标,要优先安排和满足,放宽间伐强度限制。探索研究减轻税费负担政策,调动经营者积极性。
四是认真分析研究基地建设面临的科技难题,加大对重大科技课题攻关力度,力争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坚持“良种良地良法”,采用良种和一级苗造林,用最好的地种最好的树种,在最佳时间种植、最佳时间施肥,将基地纳入林业“沃土工程”实施范围,推广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地生产力。
五是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加快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相关政策、经济效益、典型经验、建设成效等,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各方面参与基地建设。同时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政策咨询与服务体系、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和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谢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