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年会聚焦“创新发展·科技引领”
编者按:9月27日,《中国科学报》在一版刊发通讯报道《中国科协年会聚焦“创新发展·科技引领”》。现全文转载如下: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积极投身科普事业,面向社会,面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夯实科技强国社会基础贡献力量。”9月24日上午,在西安举行的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如是说。
围绕本届年会的主题“创新发展·科技引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致辞中强调,迈向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但要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也要具备坚实的社会基础和良好的创新氛围。
“只有厚植创新土壤,引导公众深入理解创新、参与创新、支持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智慧和创造活力,才能让创新发展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他说。
8月,我国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高冷的学术用语经过新闻媒体的解读和传播,成为网络热词,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什么是量子,也理解和感悟了科学家探索无尽前沿的志气与追求。“是科学普及,让高大上的创新成果更加接地气。”万钢说。
不仅如此,科学普及与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相辅相成的。万钢指出,科学普及是“双创”的重要社会基础,而“双创”本身是非常有效的科学普及途径。“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科学理性地看待成功与失利,开展必要的创新创业教育,这些都是打造创新创业栖息地所必需的空气、阳光和土壤。”
作为年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
在偌大的项目展示区,超轻型喷气式动力冲浪板、具有北斗定位和报警功能的快速防弹背包、被誉为扎针神器的投影式红外血管显像仪等,各显“神通”,异彩纷呈。最终,西北工业大学研制的“翱翔系列”微小卫星等18个项目获得金奖。“卫星互联网”和“‘秦盾’云加密数据库系统”两个项目获得最佳商业投资价值奖。
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和实施“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在我国科技发展演进的过程中,陕西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希望,陕西加快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发挥科技创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重塑具有陕西特色,体现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奋力谱写、追赶超越发展新篇章。
为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并结合服务陕西省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实际需求,本届年会特别举办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带着他的重要研究成果——医院中子照射器,出席了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展览。医院中子照射器是世界首台专门用于“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治疗恶性肿瘤的装置,填补了我国医学史上“硼中子俘获疗法”应用的空白。这是一种世界先进的二元靶向放射治疗法,将强靶向性的含硼药物施于癌细胞并滞留其中,利用热中子与硼的俘获反应,产生的能量仅作用于约10微米的癌细胞内,彻底破坏其遗传结构,使其不能修复而凋亡。与传统的伽马射线放疗、质子放疗等一元放疗相比,这种方法在彻底杀灭肿瘤组织的同时,能最大程度保留患部周围正常的组织及功能。
“这个产品非常典型,集中体现了两重涵义。”周永茂说,“其一是核技术的民用化。过去我国的核科学技术主要用于军事领域,现在则越来越多地进入民用领域,为老百姓谋福利;其二是国家技术和民间资金的相互融合。要做成一件事情,单靠军或单靠民,力量都是很有限的,未来必然会形成多学科交叉、多技术融合、多方面合作的局面。”
正如万钢所说:“服务社会、惠及民生,是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共同目标,也是创新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见习记者 李晨阳 记者 陆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