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结硕果 创新驱动成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29.09.2017  23:31

  

  发布会现场。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韦玮)自今年以来,南宁市加快推动科技与产业、平台、金融、人才和开放合作相结合,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逐步建立,创新驱动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记者从9月28日举办的2017年南宁市创新驱动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017年7月,南宁市自治区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入驻龙头领军企业33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303家,广西创新型企业31家,广西创新型试点企业25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4家,重点实验室48家,新增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7.58件;2017年1-7月份,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289.19亿元。先进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产值449.47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89.69亿元,高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114.57亿元。

  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南宁市着重围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3项,开展石墨烯增效锂离子电池技术及产业化示范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引进申龙汽车投资30亿元,建设新能源客车和物流车项目;上海明匠智能系统公司与南南铝合作,建成厢车柔性智能焊装线及设备群等多条智能生产线。

  与此同时,我市还加快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全面启动“智慧南宁”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出台全市大数据建设发展规划,与阿里巴巴旗下企业签订共建战略协议;引入知名科技服务企业猪八戒网,搭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被授予“自治区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称号。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亮点纷呈

  南宁市充分发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和溢出效应,吸引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南宁,目前,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成效凸显,入驻行业重点企业达33家、入孵企业37家、合作高校26所,实现产值2.35亿元,初步形成智能制造等4个产业微集群,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成为南宁科技创新发展的集聚区和展示窗口。以南宁?中关村为核心区的南宁高新区双创示范基地获批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成为广西首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也取得了突破。与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等高层次研发创新平台达5家,新增自治区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建成自治区级公共示范平台3个,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和晋级企业数量屡创新高。“双创”工作成效显著。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在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方面,南宁市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不断加大财政资金对企业创新的支持,鼓励具备研发实力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首批54家企业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示。截至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达303家。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等后补助专项;积极引进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到南宁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分支机构,提升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南宁)示范基地能力,积极打造面向东盟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全市国家级、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分别达到5家和35家。

  同时,南宁市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步伐,目前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2家,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单位73家,数量均位居全区首位。截至今年7月,全市专利申请量8677件,同比增长11.95%,发明专利授权量1004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58件,同比增长22.11%。

  此外,南宁市还将科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共举办或组织参与科技合作对接活动14场,签约项目137项,金额2.3亿元人民币,全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27家,成功引进中国—以色列科技成果(南宁)交流转化中心;大力支持太阳能综合利用等7个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充分发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和创新枢纽、面向东盟创新合作的桥头堡作用,引导基地入驻企业“走出去”,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发展。

  据介绍,下一步,南宁市将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通过加强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提高发明专利奖励额度、推动国际科研合作交流、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大重点领域科技投入等措施,加快重点产业技术创新,促进全市创新驱动发展。

编辑:石笑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