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执行紧急援助尼泊尔抗震救灾空运任务纪实

18.05.2015  01:19

   飞越“珠峰”大空运——空军执行紧急援助尼泊尔抗震救灾空运任务纪实

  新华网武汉5月17日电(赵凌宇 周建华 黄书波)5月16日零时25分,成都双流机场。空军2架伊尔-76飞机历经2个多小时夜间飞行,顺利将中国军队救灾人员从尼泊尔抗震前线接运回国。从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以来,空军航空兵某师展开了历时19天的援尼紧急大空运,8架伊尔-76飞机跨国飞行37架次,实施了空军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援外救灾空运任务,把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速递”给尼泊尔灾区民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闻令而动,空军官兵迅即行动

  “新闻就是预令,灾情就是动员。”获悉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的消息,空军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任务准备。

  接到任务命令后,空军首长要求相关部门和任务部队精心组织、科学实施,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紧急空运任务。空军机关对出入境机场选择、航线规划、境外机场保障等进行研究论证,明确了组织指挥、执行任务方法等问题。

  执行这次任务的空军航空兵某师,具有遂行海外军事行动的经验。“灾情紧急,空运效率必须要高,协调环节尽量少。”担负航线规划任务的某团领航主任卢永说,去尼泊尔加德满都机场有两条航线可供选择,综合考虑起降机场、飞机载重、航线申请等因素,确定以成都双流机场为中转地,根据综合情况第一时间组织飞行。

  4月27日5时35分,副师长尚国彬驾机率先升空,10分钟后,团长丁毅驾驶第二架飞机跟进飞赴成都双流机场,接运70名成都军区医疗队队员及34吨物资装备。

  5时53分,谢昌强机组驾驶的041飞机直飞云南,7时53分降落在昆明长水机场,11时26分,飞机搭载着55名成都军区某工兵团救援队员及22吨装备物资,飞抵成都双流机场,等待放飞指令。

   飞越天险,“驼峰航线”彰显本色

  18时36分,041飞机从成都双流机场起飞。起飞不到20分钟,一座座雪山映入眼帘。

  翼下这条航线,途经的雪山平均海拔6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气象条件极为复杂,比历史上著名的“驼峰航线”更高更险更难飞。

  60多年前,为支援解放西藏,这个师老一辈飞行员驾机勇闯天险,在雪域茫茫的青藏高原腹地开辟出20多条航线,被誉为“昆仑雄鹰”。如今,为了尼泊尔灾区群众安危,英勇的“昆仑雄鹰”传人沿着前辈的航迹再次飞越雪峰,速递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飞机一路向前,颠簸始终全程伴随。“上午高原的天气比较平稳,午后变化就快,更不用说是晚上”,领航员陈志坚说,必须时刻关注气象变化,及时作出相应处置。

  突然,雷达上一点雪白引起陈志坚注意。他快速判定前方有积雨云,建议向左绕飞20公里,成功避开复杂天气影响。

  “加德满都机场四面环山,平均海拔2000米,最近的山离机场9公里,起降航线最低处离山峰300米,多云、风切变等气象复杂。”飞行员张雨说,在这样复杂条件的机场降落,挑战考验巨大,因此机组除个人细致准备外,还进行了协同,明确了飞行方法、特情处置程序等。

  21时30分,临近加德满都机场。尼方地面通知,飞机进出港流量大,要其保持状态在附近转圈,等待降落指令。

  “1圈、2圈、3圈……”大约转了1小时40分后,飞机获准降低高度,加入起落航线,并于23时20分安全着陆,与先前抵达的两架飞机完成第一趟赴尼紧急空运任务。卸完物资后,3架飞机随即返航,与当日下午紧急派出的一架伊尔-76飞机,开始参加更大规模的空运行动。

   错峰飞行,最佳时段让道民航

  震后,通往外界的道路中断,加德满都机场成为唯一空中通道,各国航班频繁起降,让工作处于饱和状态,只能进行流量控制。

  在与尼方协商协调中,中方提出,把白天起降时机留给民航,中国空军救灾飞机晚上起降。这给机组带来了许多挑战和考验。首先是体力。为保持最佳状态,机组人员不停地泡浓茶、喝咖啡,坐久了就扭扭脖子、伸伸腰杆,然后继续工作。其次是复杂气象。29日5时50分,041飞机临近加德满都,机长谢昌强发现,积雨云正在快速发展,需要绕飞。可绕飞后飞机必须大坡度转弯,快速下降,才能顺利加入起落航线,而且机下就是山峰,能见度又差,每下降一米,危险就会增加一分。

  “决不能飞到积雨云里去。”谢昌强反复提醒领航员。随着高度下降,飞机剧烈颠簸,近地告警指示灯不停闪动。机组人员沉着冷静,密切配合,最终驾机成功绕飞。

  航路天气极端复杂,飞行过程中险情不断。5月6日晚,副师长王全胜驾机穿云爬至一万米高度,仍没飞出云层,一直颠簸向前。进入尼泊尔境内下降高度,结冰指示灯不停闪动,前舱玻璃上结起一层冰霜。这边刚打开加温除冰设备,稳住飞机状态,那边雷达显示航线上有多处浓云团,里面不时出现闪电。王全胜和机组冷静处置,多次改变航向,实施大范围绕飞,最终驾机安全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