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监督“利剑出鞘”人大工作谱写新篇
—— 立法规划引领发展。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编制了南宁市人大立法史上的第一个五年立法规划。确定届内立法任务清单共38件,其中届内完成调研起草、提请审议的一类项目24件,开展调研起草、条件成熟时适时提请审议的二类项目14件。为增强立法工作的前瞻性、计划性和指导性,科学安排届内立法工作奠定基础,以立法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法治南宁升级。
—— 民主立法问法于民。2017年,是基层立法联系点切实发挥作用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全市72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在法规案的审议论证、立法调研、执法检查、法规宣传解读等方面开展工作,安排基层立法联系点参与,切实把问法于民体现在立法的各方面、全过程。我市总结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人大代表之家”同步建设的南宁实践》,在第二十三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并被《人民代表报》《广西人大》专题报道。
—— 生态立法保障宜居。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在生态立法方面下大力气,下真功夫。认真审议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力求通过法规制度确保“南宁蓝”成为常态。认真审议公园条例(草案),开展湿地公园保护立法调研,着力从立法层面解决公园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专业调查,对大明山保护范围等内容进行重点调研论证,以精细立法的精神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总结我市生态立法成果的《南宁人大立法护生态促宜居》一文被《中国人大》杂志刊用。
—— 专题询问方式创新。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针对法院民事执行难问题精准发力,对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开展专题询问, 并在询问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将专题询问会上的满意度测评调整为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测评,并首次就专题询问内容作出决定,使监督刚性更加突出,监督实效更加明显。促使民事执行案件结案率由专题询问会前的51.34%提高到66.78%,提高了15个百分点。民事执行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破解。反映这次专题询问的《聚焦民事执行难 推动法治南宁建设》一文,在《人民代表报》头版头条刊发。
—— 代表议案督办有力。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加大代表议案建议跟踪督办力度,务求取得让广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常委会对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议案作出决定后,市人民政府专题研究,出台工作方案,明确要求不断提高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占比,2017年新增公办幼儿园18所,超额完成年初计划任务;投入专项资金2700万元,建设30个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和6个城市养老服务中心,筹集经费915万元建设智慧养老平台,推动我市居家养老工作发展;修订《南宁市物业管理办法》,加大物业行业监管力度,加强对业委会的指导,全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和业委会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 持续发力改善民生。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持续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项工作评议,要求市人民政府加大对大气污染、黑臭水体、噪声污染以及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力度,持续巩固“南宁蓝”,进一步改善生态宜居环境。要求市人民政府加大工作力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动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要求市人民政府加强统筹指导,加大投入,如期实现“全市所有县(区)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国家认定”目标。对社会急救医疗工作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推动加快院前急救医疗网点建设,全市急救网点从2016年初的33个增加至2017年底的5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