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新观察:在“一高一低”中惠民生
政府施政的要义在于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降低就业创业创新门槛;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本届政府成立以来,简政放权持续推向深入,不断激发创新创业就业活力,在提高收入、降低成本这“一高一低”中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让百姓少跑腿、多挣钱
“以前注册公司时手续一大堆,没有十天半个月办不下来。这一次办手续时,当天就拿到了执照。”吉林省长春市高力汽贸城的一家轮胎轮毂修复店老板程谟远说。
程谟远是我国实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长春市第一个成功申请到营业执照的法定代表人。公司营业以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8个月后就用第一家店赚来的钱开了第二家店,员工人数从3人增加到13人,营业额从每月二三万元扩大到20万元。
“简政放权和商事制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说,近段时间以来,参与创业的主体增长非常快,今年一季度是日均1万个。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拥有强烈的创业创新愿望。实践证明,管多就会管死,只有放开才能搞活,从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深化简政放权等改革,进一步破除束缚创新创业发展壮大的枷锁。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691.1万户,同比增长16.3%,改革红利日益显现。
另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非公经济的工业增加值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了1.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上半年增长11.4%,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5.1%。这说明在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措施的推动下,民营经济的活力有所增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不容小觑。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指出,简政放权、减少市场干预、鼓励创新创业,使我国市场主体稳步增长,就业也必然随之“水涨船高”。
如今,百姓创新创业就业的道路正不断拓宽,人们的收入也随之提高。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的七成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跑赢”GDP。
让百姓减负担、少花钱
水平参差不齐、社会认同不一、类型多……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导致很多“考证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有了证书仍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去年以来已取消149项职业资格的基础上,再取消网络广告经纪人、注册电子贸易师、全国外贸业务员、港口装卸工等62项职业资格。旨在减轻用人单位和人才负担,释放创业创新活力。
与此同时,收费清理改革深入推进。2013年以来,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收费清理,取消、减免收费项目,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
中央层面累计取消、停征、减免了42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每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约920亿元。地方层面也取消、减免了一大批本地区设立的收费项目。目前,各省区市依法合规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到10项左右。
皖北煤电集团财务部部长朱四一说,安徽推进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原来向企业征收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被列为“暂缓”征收项目,实实在在给企业减了包袱。一年至少可减负300万元,多则上千万元。
“清理规范收费有利于减轻企业、个人负担。”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深入推进收费清理改革,是统筹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企业负担、激励投资创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
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从“我说你听”到“你提要求我服务”;从“东市买马、西市配鞍”到“一站式服务”;从“拦路虎”到“清障搭台”……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带来的这一系列变化,让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91.2%的受访企业对两年来的改革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75.8%的受访企业期望进一步大力优化政府服务,71.4%的受访企业期望进一步加大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力度。
群众和企业满意不满意,实践效果如何,是检验简政放权成效的根本标准。关键要看群众和企业办起事来是不是快了、花钱少了、成本低了。
改革的“含金量”关系到百姓的“获得感”。简政放权将继续向纵深推进,今年的重点工作已明确时限——
年底前,再取消一批“含金量”高的行政审批、投资项目核准及前置审批、资质资格许可认定、评比达标表彰等事项;
9月底前,国务院部门要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压缩前置审批环节并公开时限,推行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着力解决环节多、时间长、随意性大等问题;
继续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年内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年底前,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且未按规定批准、越权设立的收费基金项目,一律取消。擅自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的,一律停止执行。
从重数量向提高含金量转变,从“给群众端菜”向“让群众点菜”转变——这是国务院印发的《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提出的。这样的转变也将给百姓增添更多的“获得感”。(记者刘羊旸、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