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粮节”宣传周启动 广西近一成粮食消失在仓库
粮食损耗最大的环节是哪里?不是餐桌而是农户储粮环节。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广西启动仪式在南宁市举行。活动邀请农民代表到广西粮油科学研究所参观,由专家讲解储粮、节粮知识。
今年的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以“兴粮惠农进万家”为主题。广西粮油科学研究所的副总工程师李山川告诉大家,粮食产后损耗,主要发生在农户储粮环节、粮食储运环节、粮油加工环节和餐饮消费环节,其中又以农户储粮环节的损耗最高。
听到李山川的话,大家颇有些吃惊。因为平时说到节约粮食,人们往往强调杜绝餐桌浪费。据李山川介绍,在餐饮消费环节,我国餐馆食堂确实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讲排场、讲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的浪费触目惊心,年浪费粮食达400亿斤以上。
但是,在储粮环节,由于农户家庭储粮设施简陋、缺乏技术指导,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的损失超过400亿斤,比餐桌浪费要多。据国家粮食局抽样调查,农户储粮损失最严重的是东北地区,平均损失率10.2%,其次为西北地区,约8.8%,长江中下游地区约7.4%,黄淮海地区约5%。据测算,广西的农户粮食产后因储存不当的损失率高达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治区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处处长周明耀说,为减少农户储粮环节的损耗,我区计划以政府出大钱、农户出小钱的形式,到“十三五”期间,为100万户农户配备可防潮、防虫、防鼠、防霉的储粮仓具。
活动介绍,在粮食储运环节的浪费,主要因为装卸搬倒、运输中抛洒和包装物遗留造成的,我国每年因此损失的粮食大约100亿斤。而在粮油加工环节,由于过度注重粮油加工精度,不但导致营养成分流失,还导致大米等出品率明显降低,每年我国因此损失粮食在100亿斤以上。
周明耀说,现代人吃得越来越好,却越来越没力气,一个原因就是米、面吃得太精了。精加工使米、面营养成分流失,建议多吃糙米,或者多吃玉米、小米等杂粮,有助获得更均衡的营养成分。(记者刘冬莲)
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