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作物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13.06.2016  04:06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当前防汛抗洪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部署要求,进一步做好近期我区粮食作物防汛减灾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现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切实 增强防灾减灾工作的紧迫感

据专家预测,虽然2015/2016年持续13个月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已经结束,但由于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多具有延迟性,今后一段时间发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概率仍很大。特别是进入主汛期后我区遭遇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机率极大。目前我区早稻、春玉米等粮食作物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和广大农技人员要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定好防灾减灾工作预案,落实职责措施和任务,确保灾前、灾时、灾后各项技术服务工作及时到位,帮助种粮农户解决防灾减灾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努力实现上半年粮食生产稳产发展。

      二、搞好宣传培训,及时组织落实 防灾减灾各项技术措施

各地要尽快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媒体上宣传当前防灾、抗灾、减灾保丰收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做法,宣传报道成功经验和增产增收典型。各地要结合抓好示范样板,开展专题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指导工作,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指导,组织动员种粮农户备足、备好防灾减灾所需的设施、设备和必要的防洪物资,及早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排灌沟渠的清淤工作,提高排洪泄洪能力。水稻田要及早开好四周排水沟、“十字沟”、“丰产沟”,确保雨后能迅速排清田、地间的积水。旱地粮食作物也要加深开好四周排水沟,及早清理畦沟,培土护根,玉米等高杆粮食作物最好增设挡风围栏或打桩捆绑,防治倒伏,减少损失。

      三、科学应对,切实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各项技术指导工作

暴雨侵害后,作物根系活力下降,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受损,因此,灾后要注意及时排水、补肥,防控好病虫害,切实加强田间管理,促进作物恢复生长。

      (一)及时排水。 受灾的稻田要及时排除积水,扶正倒伏禾苗;及时疏通“三沟”和田外渠道排水,使沟沟相通,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强根系活力。玉米等旱地粮食作物田间积水,也要及时开深沟引水出田,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二)看苗补肥。 受灾后的早稻,应根据禾苗长势及时进行补肥管理。如果禾苗长势弱,叶色退淡严重,应酌量补施穗粒肥,一般亩施尿素、氯化钾各3~4公斤,后期再用0.5~1%尿素液或0.2~0.3%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肥喷施。

      (三)防控病虫。 加强对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灾后病害的防治。水稻受涝后,抗性降下,较正常水稻更容易感染病虫,要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密切注意发生发展动态,选择对口新农药及时防控。早稻中后期病虫防控,关键是防好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和钻心虫。防治稻瘟病宜选用三环唑、春雷霉素等;防治纹枯病宜选用井岗霉素、爱苗、纹枯净;防治稻飞虱宜选用敌敌畏、扑虱灵、吡蚜酮等。

      (四)及时改种。 对受灾已经绝收的田块,及时组织群众修复水毁农田,在确保不影响粮食作物生产的前提下尽快改种生育期适宜的高效经济农作物,并对失收地块安排好种植后季作物。

      (五)扶倒培土。 受灾倒伏的玉米要及时扶正,培土雍根,恢复直立状,促进灌浆成熟。成熟期的玉米要及时进行抢收,避免发霉腐烂、减产失收。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016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