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进校园 “滴灌扶智”求发展

26.01.2018  02:40
 

  “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工作举足轻重。记者从南宁市教育局获悉,2017年,市教育局通过不断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资助体系,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大力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全面推进全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推进重点项目 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17年,南宁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教育资金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投入1000万元,项目覆盖7个县区的15所学校18个建设项目,极大地提升了贫困地区的教学水平。加快贫困地区中小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为30所贫困村学校(教学点)90间教室配备“班班通”设备,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教师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的水平。在武鸣区、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约40万人,按每生每天4元、每学年在校时间200天计算。

  与此同时,南宁市建立健全控辍保学责任机制,各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层层签订“控辍保学”责任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加强职业教育 引导贫困学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

  2017年,南宁市加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积极统筹县域各类职业培训,努力把县职校建成集高中阶段教育、业余体校、教师进修、民族文化传承、就业和扶贫培训于一体的教育综合服务平台,有效引导贫困家庭学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全家脱贫”的目标。

  2017年,南宁市各县扎实推进县级中专综合改革工作,成效显著。全区县级中专综合改革考评中,五县、武鸣区职校共获得奖补资金1370万元。我市还依托商贸旅游、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文化艺术和体育、加工制造、电气技术等六大职业教育专业集团,积极开展城乡职业院校合作办学。2017年,全市中职学校招收全日制学生23812人、完成任务数的108%,招收成人在职学生10303人、完成任务数的114%,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求学需求。

  武鸣、横县、宾阳县职校依托现代农艺、电子电器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5个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专业实训、技术应用、培训和技术服务,开展面向中职学生和贫困村青年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满足贫困家庭学生和贫困村青年农民的培训需求。

  ●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 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2017年,南宁市精准实施学生学业帮扶计划,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应助尽助,重点围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实行15年免费教育,并享受最高档次资助”这一目标任务,指导和督办各县区、各学校精准实施学生学业帮扶计划。据统计,2017年以来,我市共核拨、发放各类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资金1.72亿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20.55万人次。

  南宁市教育局制定了《南宁市家庭经济困难资助对象精准评估认定工作方案》,对申请资助的学生进行量化评估,以评估分数高低确定受助资格和受助档次。在资助指标分配方面,改变过去以学生人数和固定资助比例为主要决策依据的分配模式,调整为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分布情况作为指标分配的主要依据,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与此同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和成长记录袋,充分动员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学校教职员工、退休教师等队伍,把帮扶工作落实到位,据统计,2017年,全市共有农村留守儿童约6万人,实现了对口帮扶全覆盖。

  ●实施教师帮扶 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拓展贫困地区教师来源渠道。

  2017年,南宁市用足用好政策,在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对乡镇以下教师岗位招聘,采取免考笔试、开辟“绿色通道”等倾斜措施,优先保证贫困地区教师引进。积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和壮汉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支持贫困地区县级中专通过多种方式调剂空余编制和岗位用于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先满足贫困地区教师补充的需要。针对贫困地区教师短缺难题,协调联系“美丽中国”公益教育项目,选派了54名青年优秀教师到上林、马山、隆安3县开展支教活动,充实提升了当地师资力量水平。

  与此同时,实行任职交流、挂职交流、支教交流走教等形式,促进推动优质师资向贫困地区学校流动。积极改善贫困地区教师生活待遇,全市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及其他地区教学点的教师,每月生活补助最低标准从200元提高到300元。将“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培训指标向贫困地区倾斜,优先满足贫困村学校教师的培训需求。2017年以来,培训教师达到3547人次。

  ●做好结对帮扶 帮助贫困地区学校可持续发展

  各县区还建立健全结对帮扶机制,通过结对帮扶、专家指导、资源共享等形式,帮助贫困地区学校可持续发展。

  幼儿园方面,统筹安排县城、城区公办幼儿园及优质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级幼儿园,在县域内建立“县—乡”和“乡—村”两层结对帮扶;义务教育方面,统筹安排市区内29所市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与县乡义务教育学校结成了帮扶对子,这些学校以“一帮一”或“一帮几”的形式分别与县区级的35所学校结成帮扶对子,进一步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方面,建立了“市—县”普通高中结对帮扶机制,共有12所市级普通高中与16所县级普通高中结成帮扶对子,通过结对帮扶、专家指导、资源共享等形式,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