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价下跌 广西蔗糖业突围路在何方?
从2011年到本榨季,我国食糖价格经历了大幅下跌。2011年8月最高达到7810元/吨,目前的陈糖已跌至4200元/吨左右,新榨季的新糖仅为4400元/吨左右。近3年里,糖价跌幅接近50%。
作为我国食糖主产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食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全区涉糖农民人口2600万人。糖价持续跳水,对糖企、蔗农有何影响,糖价何时会探底回升,糖业如何突围?围绕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日前来到广西一些产蔗市县进行了调研。
糖价下跌带来的烦恼
本轮糖价下跌和以往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加入WTO以前,我国食糖价格主要受国内供求关系影响为主,表现出每3年到5年就会出现一个价格波动周期。现在,国际白糖市场成为影响国内糖价走势的重要因素
冬日时节,正是甘蔗开榨的时期。
记者脚下是全国含糖量最高的一块土地。在广西崇左市各县区,举目尽是茫茫蔗海。这里的甘蔗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国、广西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在崇左市龙州县南华糖业有限公司,一辆辆装满甘蔗的大卡车正在排队等候入榨。新砍甘蔗的甜味和糖厂特殊的气味笼罩着整个厂区。“开榨已经有一个多月,现在日榨量达3500吨。”厂长程鸿欢对记者说。崇左与广西其他产糖地一样,本榨季开榨阶段,比往年推迟半个月左右。
2014年11月,广西共生产食糖6.6万吨,为历史最低水平,相比2013年同期下降76.4%。开榨期推迟,新糖上市量创历史新低,却未能给现货市场销售带来些许支撑。
“新糖上市初期报价尚在4600元/吨以上,随后一路下滑,近期南宁地区新糖报价仅为4350元/吨至4460元/吨。”说到糖价,程鸿欢连连摇头。
据《广西糖业年报》统计,2012/2013制糖期,作为我国食糖主产区的广西共有30家制糖企业104间糖厂开机生产,共有81间糖厂亏损,亏损面达78%,预计本榨季全行业将是亏损。
“原糖加工项目无序违规建设造成原糖加工产能严重过剩,原糖进口量不断暴增是国内糖价下跌致使糖业走入困境的主要根源。”中国糖业协会副理事长农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过去几年,我国原糖加工项目大量上马。据统计,2010年我国的原糖年加工能力不足300万吨,到2014年包括在建的以及计划建设的将超过1200万吨。
“目前我国食糖年消费量约为1450万吨,而国产糖加上原糖加工能力已超过2500万吨,产能过剩率超高。”农光说。
甘蔗原料成本高也是我国糖业陷入困境的另一大主要原因。崇左市糖业局局长刘登科告诉记者,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与巴西、泰国、澳大利亚等产糖大国人均几百亩甚至上千亩的情况有天壤之别,加之我国的蔗田水利设施条件差、山地多机械化水平低、甘蔗品种单一老化严重等原因,致使甘蔗生产单产低、劳动力成本高,决定了我国的甘蔗种植成本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对比2013/2014榨季,巴西、泰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甘蔗平均收购价折合人民币到厂价只有约240元/吨,而我们的甘蔗地头收购价格在2013/2014榨季为440元/吨,比国外的高将近一倍,基本没有国际竞争力。”刘登科说。
过去3个制糖期全国食糖产量经历了3个温和增产年份。然而,由于甘蔗种植的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导致种植面积减少,预计2014/2015榨季国产糖产量将下降180万吨左右。产量的减少是否意味着糖业供求关系会改变进而引起糖价触底反弹呢?农光认为目前糖价走势尚不明朗,“本轮糖价下跌和以往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加入WTO以前,我国食糖价格主要受国内供求关系影响为主,表现出每3年到5年就会出现一个价格波动周期。而如今,国际白糖市场成为影响国内糖价走势的重要因素。”
推广机械化种植是方向
目前,我国糖业产业链已逐步完善,节能减排等挖潜措施空间已不大。这就意味着未来糖业的出路只能从原料种植这个环节做文章,而推广机械化种植是关键
在内忧外困的形势下,蔗糖业路在何方?业内一直在探索。
据了解,我国的蔗糖业经历过几次大的变革。一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东糖西移,完成了糖业生产的重新布局,形成了广西这个全国主要产糖基地。二是上个世纪90年代,经过重组整合,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糖业集团。三是2000年以来循环经济在生产环节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产品链。
“从现在来看,糖业产业链已逐步完善,节能减排等挖潜措施空间已不大。过去我们通过努力将吨糖的生产成本降了300元,这已基本到头了。这意味着未来糖业的出路只能从原料种植这个环节做文章。”程鸿欢说。
作为大宗农产品,食糖的成本主要来自原料成本,占70%左右。而在原料成本中,人工成本又占了55%以上。单就人工收割成本一项,就在每吨120元至150元。
“如今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农村甘蔗收割劳动力严重不足,全市甘蔗砍收用工缺口预计在8万人左右。用工荒会影响到甘蔗收割,造成糖分损失,也反过来推高了人工成本。”刘登科说。
甘蔗种植基地被称为糖业生产的“第一车间”。据测算,1亩甘蔗地从犁耙、种植再到中耕管理,最后到收割,平均每亩地机械化作业成本能比人工节省近750元。目前,崇左市启动了以机械化为标志的新一轮糖业变革。
去年,崇左市利用流转的土地建设了30万亩的“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将规模化种植、机械化、高效节水灌溉和良种良法推广结合在一起,平均每亩有望增产2吨以上。
在英德肥业公司的甘蔗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一台甘蔗收割机正在作业。一辆拖拉机跟着收割机行走,甘蔗源源不断地落入拖拉机的车厢中,不一会就装满一车。
“一台机一天就能收割20亩,如果换到人工需要40人以上。目前,我们已实现了从种植、灌溉、施肥及收割等各个环节的全程机械化。”管理员黄金通说。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机械化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然而推进却异常艰难。即使崇左这样的甘蔗种植大市,机械种植、收割面积占全市甘蔗种植面积不到5%。
“机械化推广的前提是分散种植向规模种植转变。然而土地经过整理流转后租金也上涨了。我以前租的地是每亩500元钱左右,现在每亩涨到了1000元以上,通过机械化赚的钱基本和土地租金的上涨抵消了。”扶绥县岜盆乡的甘蔗种植大户黄文进说。
“机械化推进会受到土地分散、地形特殊和蔗农种植习惯难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同时大规模的机械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蔗糖产业的机械化将会是一个相当漫长曲折的过程。短期内,蔗糖产业是很难通过机械化自救走出低谷的。因此,我们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糖业稳定发展。”农光说。
制糖产业关乎民生
市场低迷、生产成本高企,因此有人认为可以改种其他作物,通过进口解决我国的食糖需求。这种想法要不得,因为食糖一方面是战略物资,涉及国家安全;另一方面涉及数千万农民的利益,是必须要保住的一个产业
糖价的持续下跌,让糖厂难以为继,也让蔗农收入减少,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蔗糖业的重新审视。
“我们生产成本超过了糖价,现在属于亏损运营,生产得越多亏损就越多。现在是拿过去赚的钱来弥补亏损,但能坚持多久也是个未知数。”程鸿欢说。
承受糖价下跌冲击的还有蔗农。广西的甘蔗收购价格由2012/2013榨季的每吨475元下降到了本榨季的400元。这使要雇佣劳动力的种植大户出现了亏损。
“这个榨季我2000多亩甘蔗估计要亏损50多万元。”黄文进对记者说。
对于个体种植户而言,主要是自种自收。如果不计算蔗农自身劳动投入,种植成本为255.8元/吨。这在当前收购价下还能保持一定盈利,但和种植其他作物的比较效益正在缩小。
“原料蔗收购价格不断下滑,种蔗成本连年上涨,蔗农收益持续下降,会导致蔗农种植积极性的下降。而糖企亏损,给蔗农兑付蔗款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已有糖企出现无法兑付蔗款的情况。这种连锁反应将会影响到社会稳定,使整个产业的形势更为严峻。”扶绥县糖业局副局长卢安光说。
由于种植收益的降低,崇左市已出现部分农民将甘蔗地改种香蕉、木薯、柑橘、速生桉等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甘蔗地改种其他作物的面积达10万亩。
市场如此低迷,甘蔗生产成本又这么高,那么蔗糖业是否还有优势,未来该如何发展?“有人认为既然甘蔗种植成本这么高,进口糖又这么便宜,可以改种其他作物而通过进口解决我国的食糖需求,这是万万不可行的。因为食糖一方面是战略物资,涉及国家安全;另一方面涉及数千万农民的利益,是必须要保住的一个产业。”农光说。
在崇左市,随处可见蔗海中一座座别墅式的小洋楼。这些都是前几年蔗农们赚钱时建起的。当地农民称之为“甘蔗楼”。
经历过多年的发展,蔗糖业在广西发展已经有相当的成熟度。从种到收到榨,形成了相当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崇左多位农民在接受采访时均向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什么能替代甘蔗,因为政府有扶持,企业有订单,销售不用愁。
除了坚守的蔗农,也有企业选择在此时进入甘蔗种植行业。在扶绥县渠黎镇笃邦村,记者看到南宁市英德肥业公司种植的2000亩甘蔗正在收割。种植基地管理员黄金通说,公司选择此时进入蔗糖种植行业,主要认为现在行情处于低谷期和转型期,恰恰是一个好的介入机会,有利于打造从化肥到种植的一体化产业链。
为了稳定甘蔗种植面积,崇左市出台了许多提高蔗农种植积极性的措施,例如完善蔗田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在推广良种、购买农机等各方面给予补贴等。这些措施使得全市甘蔗种植面积仍稳定在430万亩以上的较高水平。
“现在蔗糖业是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们的整个产业基础都还在。蔗糖业依然是崇左的优势产业,对蔗糖业的发展问题不能放松,更不能放弃,而是要迎难而上,转变发展方式,寻找出一条新生机。”崇左市委书记黄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