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后代湘江之畔祭湘江战役英烈
摘要提示: 图为红军后代将白菊撒入湘江中,寄托哀思。 唐梦宪 摄图为红军后代在光华铺烈士墓,敬献花篮。 唐梦宪 摄 中新网桂林11月26日电 题:红军后代湘江之畔祭湘江战役英烈 作者 赵琳露 唐梦宪 今天全国...
图为红军后代将白菊撒入湘江中,寄托哀思。 唐梦宪 摄
图为红军后代在光华铺烈士墓,敬献花篮。 唐梦宪 摄
中新网桂林11月26日电 题:红军后代湘江之畔祭湘江战役英烈
作者 赵琳露 唐梦宪
“今天全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未来的梦想将更美好,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怀念为了今天而献身的无数烈士们,我们永远怀念你们!”开国大将罗瑞卿之子罗箭表示。
今年是中央红军突破湘江战役八十周年。11月26日,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界首镇湘江之畔,红军长征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三官堂前,数十位红军后代齐聚于此祭祀湘江战役英烈。
在《十送红军》哀婉的乐曲中,数十位红军后代神情凝重,步履蹒跚地走到湘江边,依次向湘江战役英烈祭酒,并将白菊撒入江中,寄托哀思。一瓣瓣白菊、一杯杯清酒和着湘江水汩汩流淌。
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历时7天的湘江战役在桂北全州、兴安和灌阳三县展开。中央红军与装备精良的30余万国民党中央军、桂军、湘军浴血奋战,最终突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精心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向云、贵、川挺进,为长征和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打开了前进的通途。
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罗箭称,湘江战役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惨烈战斗,数万红军将士长眠湘江之边,尸横遍野,血染湘江。“当时百姓流传着‘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面朝湘江,开国元勋董必武之女董良翬向英烈三鞠躬后,眼泛泪光。作为湘江战役幸存者的后代,董良翬说,她父亲一直牵挂着在这片土地上牺牲的战友们,此行也算是完成父亲的遗愿。
兴安界首镇是红军抢渡湘江的主要地点。红军在这里搭起了两座浮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率领中央纵队从这里渡过湘江。光华铺、脚山铺、新圩、后卫四大阻击战是中央红军实现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重要保证。
在兴安光华铺烈士墓前,数十位红军后代拾级而上,敬献花篮,瞻仰烈士英魂。随后,部分红军后代还前往觉山铺、新圩等战场遗址缅怀。
“80年前的枪声仿佛还在耳边。”红三十四师幸存者韩伟中将的儿子韩京京回忆说,当年他父亲所在军团被围阻在湘江东岸,经过浴血奋战,最终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壮烈牺牲。父亲韩伟与另外4名战士在灌阳县的一处悬崖跳崖,后来滚到兴安漠川一带,被当地农民救了。
近几十年来,韩京京追寻着先辈的足迹,从井冈山到龙岩再到湘江畔,为红三十四师六千将士立“无字碑”,为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烈士塑像……韩京京说,作为红军后代,要把红军的信仰、把他们“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精神传给下一代。“以史为鉴,牢记过去,珍惜今天,面向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