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群”只发不抢 半年多募集爱心款超过4万元
“红包群”只发不抢 每天捐钱助他人
●半年多募集爱心款超过4万元,救助了几十名流浪人士和多名重病患者
●法律人士建议,网络捐助最好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通过合法慈善组织运行
记者 王春楠 文
这是一个安静的微信群,每天群里的200多人很少闲聊;这也是一个热闹的微信群,每天都有上百个红包不停“刷屏”。在这个爱心人士自愿组成的微信群里,很多人每天都会发出一个红包,由专门的志愿者收集,征求群员意见后,统一救助需要帮助的人。微信群成立半年多,已募集超过4万元,救助了几十名流浪人士和多名重病患者
奇
这个群红包只发不抢
12月13日,在一个名为“人间有爱 日行一善”的微信群里,不时有一个个红包跳出来,但大家只发不抢,只有几名管理员稍后逐个收取了红包。“清雅2元、思雨3元、志1元……”管理员领取红包后,及时通报了捐款者名字及捐赠金额。
管理员唐钰介绍,这个群成立近一年,现有成员239人,大多是南宁人。他们有公务员、商人、打工者,大多并不熟悉,但因为热衷公益事业而走到一起。虽然众人平时并不闲聊,但很多人都是“熟悉的陌生人”,遇到有喊着互助去献血,或者探望弱势群体人士时,往往一呼百应。
“最开始,有群员会偶尔打些与工作、生意有关的小广告,遭到别人的抱怨,我们就开玩笑,打一次广告要捐一元钱作为公益基金。”唐钰说,这个建议立即得到全部群员的同意,一些人即便不打广告,也开始坚持每天捐钱。很快,每日群里的屏幕上都会出现很多爱心红包,所以,群名也随之修改为“人间有爱 日行一善”。
暖
这些捐款帮了很多人
为了确保捐款募集、使用公开透明,微信群管理员在收到每一个红包后,都会及时发布捐赠数额、捐赠者名字以及善款总额。每次以群名义进行对外捐赠之前,会先征求全群意见。捐赠后,截图或拍照公布捐赠数额和善款剩余总额。因为资金的监管和使用都相对透明,唐钰说,直至目前,还没有人提出过质疑。
募捐的善款都用到哪里了?唐钰介绍,按照捐款总额,微信群每月会固定转3000~5000元给南宁首个民间公益组织“大爱之家”,用于援助暂住在那里的50多名流浪人士。随后,记者向“大爱之家”负责人冯可波进行了核实,确认了她的说法。
此外,“日行一善”微信群还零碎援助了一些核实过的重病患者,大约捐出几千元,其中包括一名柳州的白血病患儿。今年9月,微信群为85岁的流浪汉覃威捐款1200元,帮他装了一口结实美观的假牙。老人在满口牙齿脱落20年后,再次能口齿清晰地说话,并有滋有味地吃上了花生和黄豆。
“善举的力量,不是一个人做很多件大事,而是很多人一起,每个人都做一点小事。”群员“新宇”每天都坚持捐出几元钱,他告诉记者,每天捐出一元钱,对大部分人来说都微不足道,但涓涓细流汇聚成汪洋大海后,可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问
微信募捐如何更放心
近年来,各类网络募捐不时出现,便捷的手机转账方式,也让爱心捐款变得更快捷。不少经过微信朋友圈转发的求助,都得到了及时捐助。
不过,网络募捐在释放了民间公益热情的同时,也因为其来源难以核实、传播渠道众多等特点,往往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人们应该如何辨别真假,防范“爱心诈骗”?如果爱心款超出受助者实际需求,该怎么办?
对此,南国早报南国法援律师赵明堂认为,通过微信朋友圈筹集善款,应当遵循专款专用原则,明确获赠资金的用途、去向,以及妥善处置超出部分善款等问题,合理合法地运用好慈善公益平台。他提醒,如果爱心人士通过微信帮助别人筹集到善款后,将超出部分善款擅自挪作他用,包括自行决定捐助另外需要帮助的人,从法律上讲,这种行为可能涉嫌职务侵占行为。“对于获赠人来说,如果善款已经超出所需,应当及时退回或转交给慈善机构并进行登记备案。如果坚持不退回而继续占有,则构成民事上的不当得利行为”。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对“微信募捐”等网络捐赠形式尚未出台相关规范细则。赵明堂建议,网络捐助最好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通过合法慈善组织运行,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不让好事变成负担,从而真正达到助人的效果。
[责任编辑: 胡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