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水问邕江》追寻南宁文化源流
诗意邕江。 云亦云 摄
连接古今的畅游阁。 云亦云 摄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记者 云亦云)一部源远流长的邕江史,几乎就是一部不断拼搏、不断进取的南宁发展史。自从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期举办地以来,绿城南宁风生水起,而由千年文化积淀而来的邕江儿女更当饮水思源。由中央电视台导演马翔宇团队历时一年拍摄、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制作的6集专题纪录片《水问邕江》,11月2日至7日在南宁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受到了观众的普遍好评。
一江风情,一江繁华
邕江,是郁江自西向东流经南宁市河段的别称。上起江南区江西镇同江村的左、右江汇合点,下止于邕宁区与横县交界处,全长133.8公里。邕江是南宁市的母亲河,她哺育着世世代代的南宁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南宁市文物部门1987年9月在那龙和坛洛一带的邕江两岸5处岭坡上发现一批打制石器散布点,采集到一批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这已说明:早在一万多年前,邕江就哺育着南宁古人类的繁衍生息,开启了南宁的早期历史,并且连续不断地传承下来。往后不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数十处,均分布在邕江两岸,这说明邕江这一水源是南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南宁文化的源头。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关于邕江文化的传世文献资料并不多,给世人带来不少遗憾。“以邕江文化为承载南宁历史的线索和载体,给后人留下翔实可信、可供参考的视频文献记录”成为该纪录片策划与主创团队在筹拍阶段的共识。
《水问邕江》选题明确,立意深远。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文化的兴旺与繁荣,城市发展与民生大多与水脉紧密相连。如果说在中国有哪一座城市,由于深厚的历史积淀,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地域环境,让城市本身即拥有一种精神品质,能够在不经意间影响到定居乃至过往的人们,这就是南宁。该纪录片分为《回望邕州》《邕城水韵》《酸嘢味道》《一方水土》《邕容文华》《凤凰腾飞》6集,每集时长30分钟。
在清晰展示邕江与南宁水乳交融之中的历史、自然、文化、民俗与社会生活、城市风貌等领域的古老与现在的同时,该纪录片用影像刻画由邕江链接而成的南宁不同侧面的城市形象气质,描写人格化的南宁。其视觉效果典丽堂皇、大气娴静,同时,又时尚青春、变化万千,其艺术手法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而饱满赤子情怀的解说词,更是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打动人心。
邕味之源,没齿难忘
《水问邕江》于2014年4月19日正式在南宁开机,除了在南宁各个城区取景,摄制组还深入马山县、上林县、横县等地的乡镇、山村采集素材,掌握了一大批散发着田野泥土气息的第一手资料。在马山县拍摄期间,摄制组除了录制马山县三声部民歌、会鼓、打扁担等农民演员表演的民俗节目,还深入山林,通过拍摄黑山羊的放养过程、生活习性,获取黑山羊肉质鲜嫩美味的奥秘。在上林县拍摄期间,摄制组迷恋于碧水连天的大龙湖、仙雾环绕的大明山、徐霞客曾眷恋不已的三里·洋渡风光、完整保存的古村落鼓鸣寨。从一个景点到下一个景点,沿途的美景也吸引了拍摄组多次停车拍摄。美景当前,导演马翔宇不禁感叹:在上林住久了,一定可以成仙!
导演马翔宇为该纪录片付出了宝贵的心血。马翔宇从事影视前沿一线创作二十余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影视创作经验,善于把握现代影视艺术的流行趋势,拥有丰富的策划和创作能力,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天涯共此时》《走遍中国》等栏目工作多年。其创作的影视作品曾多次荣获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央电视台优秀作品奖,其中,《世纪梦圆》荣获2000年度中国彩虹奖专题类节目一等奖、《岁月罗兰》荣获2001年度中国彩虹奖专题类节目二等奖。马翔宇与南宁颇为有缘,多次莅邕拍摄节目,这位北方汉子也由此深深爱上了气候温润、山水如画的南宁。
为了做到“胸有成竹、万无一失”,马翔宇在开拍前4次莅邕,进行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寻访专家、组建团队等前期工作。拍摄期间,由于要把最有特色的南宁传统美食展示给观众,吃惯“北方食谱”的马翔宇为了寻求“邕味之源”,不得不硬着头皮尝试用“前所未闻的奇怪做法”调制的鱼生、炒螺、怪味牛杂等菜肴,以及“居然是酸的”老友粉、榨米粉等街头美食,连呼“吃不惯”,但也忍不住赞一句“风味独特、没齿难忘”。
专家助阵,分量十足
虽然《水问邕江》中满是令观众兴奋不已的骆越始祖王祭祀大典、灵水歌圩、板鞋舞、芭蕉香火龙、打扁担、鱼生宴等热闹、喜庆的民俗画面,但也不乏严肃、深刻的学术色彩。摄制组采访了广西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研究员罗宾、广西大学教授万亿、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滕兰花等专家学者,更深层地追寻南宁文化源流。
《水问邕江》充分挖掘南宁的历史细节,在表现邕江沿岸人民生活变化的同时,以震撼人心的画面讲述南宁的时代变迁,让外界深刻了解南宁城市精神,展现南宁作为未来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美好品格。由于该纪录片视角独特、意义重大,壮学宗师、中国稻作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原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梁庭望极为难得地应邀出镜。梁庭望在《水问邕江》一片中讲述了壮族先民在远古发明水稻人工栽培技术的历史,以及英国农业史专家墨里尔1917年到我国华南进行田野调查、追寻世界水稻人工栽培技术之源的曲折故事。墨里尔在右江边上的隆安县等地发现有广泛的野生稻分布,从而认定世界水稻人工栽培技术之源就在中国。
该纪录片从11月23日至28日,每天23:05在广西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作为南宁市对外宣传推介的重要载体,该纪录片还将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等电视媒体,以及优酷网、腾讯网、乐视网、土豆网、老友网、南宁宣传网、南宁文明网、南宁新闻网等网络媒体播出。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的网站,也已主动建立该大型系列纪录片的视频连接,向广大师生推荐这一部全景式地再现邕江文明源流,展示邕江之水生命脉络的南宁文史画卷。
编辑: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