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北约”的逻辑问题
日前,“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定”(TPP)12个成员国部长在夏威夷结束了为期3天的紧张谈判。由于各方在棘手的知识产权、农产品市场开放等问题上仍未能弥合分歧,这一历时5年多的“马拉松”谈判再次拖而不决。但此轮谈判使各方立场进一步接近,现在只差“临门一脚”。基于完成TPP谈判是奥巴马政府当务之急,且两个最大障碍——美国会反对与美日农产品谈判僵局都出现关键变化,前者已基本解决,后者取得实质进展,预计今年内或最晚在奥巴马明年底离任前,TPP谈判可能修成“正果”。
自2008年加入TPP并全面主导谈判进程后,美国将其绝对自由贸易理念引入谈判,提出要突破传统的自贸协定模式,将TPP打造成一个面向21世纪的高标准、综合性自贸协议典范,将劳工政策、环境保护、知识产权、有关投资的国家争端解决机制和包括承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采购原则纳入协议内容。美国所定高标准和极宽泛主张曲高和寡,各国争议很大,这是谈判久拖不决的主要原因。未来可能达成的协议虽是各国权衡利弊,互作妥协的产物,但它仍将基本反映美国的政策思路,并成为奥巴马一大政治遗产。
美国之所以力推TPP协议,与亚太特别是东亚政经格局的演变密切相关。东亚已崛起为世界主要经济中心,而美国在东亚影响力下降,其市场占有率明显降低,落在中国之后;东亚各国之间自贸区建设蓬勃发展,但美国都不在其中。为挽回颓势,美力推TPP以求一箭三雕:即打开庞大的东亚市场,为其“出口倍增”计划找到主要支撑点;掌控亚太经济一体化整合进程,维护其地缘经济、政治、安全利益;谋求21世纪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权。
为此,美国对促成TPP谈判费尽心力,甚至作出重大利益“牺牲”。如在谈判中作出妥协让步最多,特别注意照顾越南等发展中伙伴的处境和需求,甚至向他们进行利益输送。据美国权威机构2014年研究报告称,到2025年,美国加入TPP后,国民收入比不加入仅增加0.4%,而越南却将增加14%。
美国为TPP投入了大量政治、经济、外交资源,但最后的经济收益却与之很不相称。这说明其“醉翁之意”主要不在经济,而在于政治和战略方面,即所谓“三分经济,七分政治”。其主旨在于占据亚太区域一体化制高点,以重振其在这一关键战略区独一无二的主角和主导地位,进而维护和加强其在世界的独超霸权地位。更重要的是,缔结TPP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媒体把TPP称为“经济北约”。
但是,浓重的排他倾向和狭隘的零和思维使“亚太再平衡”战略饱受质疑和批评。作为该战略的重要抓手,TPP谈判倘若不改变狭隘排他的逻辑,即便谈成,也难以支撑起美国亚太战略之帆,更不可能真正助益地区发展和繁荣。眼下,TPP谈判久拖不决,美国是否应反思其指导理念?或许,顺潮流而动才是明智选择。
(作者尹承德 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中国前驻美国使馆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