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进粤桂合作

04.12.2015  17:16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全新概括。

  “十二五”时期,位于两广咽喉的梧州,全面深入实施“东向”发展战略,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自治区“双核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全力推进粤桂合作,使创新驱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托起了粤桂两省(区)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谋篇布局,创新驱动引领开放合作

  或许,没有多少人能够预料,山城梧州在短短几年快速崛起,成为两广区域合作的中心和广西对外开放的前沿。

  珠江—西江经济带东接粤港澳,西靠西南腹地,北连中南地区,南临北部湾和东盟,是连接珠三角以及西南中南经济腹地的桥梁和枢纽,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广东、广西山水相连、人缘相亲,交流合作源远流长,早在“十二五”初期,两省(区)就着手谋划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依托西江黄金水道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促进流域上下游加强开放合作、实现协同发展,推动两广经济一体化。

  位于经济带中心的梧州,立足独特区位优势,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努力依靠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由“跟跑”向“领跑”转变。2014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我市及时制定出台《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梧州实施方案》;同年10月,由梧州、肇庆携手在两广边界打造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载体正式启动建设。这是梧州探索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的一次大胆实践。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东西部两省(区)合作共建的跨省际区域合作经济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在规划之初,就面临无可借鉴的组织管理和开发运营模式,特别是对于发挥两省(区)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相关重大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产业合理布局等方面,存在较多的政策盲点和探索空间。然而,创新伴随着试验区的成长,从未停止。

  自开建以来,试验区按照“统一规划、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政策叠加、先行先试”原则,全力做好“大胆试验、用足政策、项目布局”三篇文章,以共同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建设为目标,联合建立两省(区)推进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联席会议、梧肇市长联席工作会议等制度,并成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联合管委会,在管理运行机制、合作运营机制、生态开发模式、改革发展要素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政策、制度、改革、创新和环境的叠加优势,创新建立符合试验区实际的体制机制和发展路径,助推试验区加速腾飞。

  一年多来,我市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1至9月完成投资99.7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77.52%,项目开工率78.79%、完工率100%。1至10月,试验区入驻企业16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40.2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6.07亿元;预计到2015年底,试验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4.5亿元。

   交通互联,不断刷新“东向”发展速度

  11月27日,在装卸繁忙的李家庄码头,满载货物的广州港至梧州港联运“穿梭巴士”出发驶往广州港南沙港区,便捷的航运物流增进了梧州与广州两地间的经贸往来。

  西江是连接两广的水上交通大动脉,便利低廉的水上交通,为物流运输发展、沿江产业布局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条件。今年8月,梧州港“港港联运”项目签约,由广州港南沙港区到梧州李家庄码头的集装箱水路运输通道正式打通,现在每周都有四趟货运班轮往返于梧州、广州两地,紧密的水上货运合作,促进了西江沿江产业、服务业发展,助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与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的“区区合作”。

  “十二五”时期,我市着力打造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立体综合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我市积极投身珠三角、北部湾及大西南地区合作大通道建设,不断拓展两广通道,加速接轨珠三角路网,大力推进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市域内交通网络建设,水路、公路、铁路、空港和管道运输五位一体的大能力综合交通新格局日臻完善。同时,深度开发西江黄金水道运力,实施西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打造西江客货运集散中心和航运调度中心。

  随着南广铁路全线贯通和动车组列车“公交化”,高速铁路引领经济带建设和粤桂合作迈入“贴地飞行”的高铁时代。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广佛肇梧同城化、粤港澳“后花园”……高铁为东西双向的合作交流拓宽了新空间,也给梧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今年8月,粤桂黔三省(区)及高铁沿线13市共同签署《贵广、南广高铁沿线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建设,梧州、佛山、肇庆等高铁沿线节点城市的区位、交通优势愈加凸显。在高铁经济带动下,梧州与沿线各方在产业转移、金融商贸、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为产业布局延伸、资源“走出去”、项目“引进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如今,我市“东向”发展的速度不断刷新:铁路方面,柳梧肇广铁路建设、益湛铁路扩能改造加快推进,启动梧州与玉林、贺州城际轻轨规划工作,协调广东省推进广佛肇梧城际轻轨规划工作;公路方面,广佛肇高速公路与我市环城高速公路、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同步推进建设;水运方面,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整治、梧州至肇庆3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加快实施;航空方面,梧州机场迁建工程有序推进。

   全面对接,构筑开放合作战略高地

  初冬时节,位于西江南岸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江南片区热火朝天,国光电子产业园、航天北斗超电容、安富利电子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项目快马加鞭建设。作为中国音响行业的领军企业,源植于广州的国光电器公司,正是看准梧州作为珠西经济带重要支点的发展潜力,以全产业链的概念,逐步把总部制造和研发基地整体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梧州发展。

  “十二五”以来,我市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重点,积极推动试验区等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打造成粤桂合作发展先行区、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先导区。自2011年以来,我市累计引进项目1721个,实际到位资金2611.75亿元,其中产业转移项目1027个,占项目总数的59.7%。

  依托“东向”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我市产业发展实现了由传统产业主导向新兴产业主导、由散小“拼盘式”产业向特色“领头羊”产业集聚的转型。统计显示,过去梧州工业以传统的轻工业为主,现在以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再生不锈钢制品、电子信息和建筑陶瓷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为主,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70%以上,“十二五”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雁行阵势”布局取得明显成效,园区集群化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再生不锈钢园区、梧州工业园区等七个特色园区产值超100亿元,工业增加值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

  在全面开放合作的道路上,梧州一路高歌。“十二五”我市依托独特的区位、交通、政策优势,把握两广一体化深入推进的战略契机,先后与珠江—西江经济带的肇庆、云浮、佛山和广州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广西唯一与广东珠江—西江经济带四市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城市。同时,我市注重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牵头组织每年召开一次西江经济发展论坛,深入推进梧玉贵一体化发展。梧州作为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区域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开放型经济体系初步建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置身于改革发展大潮的梧州,正搭乘创新驱动的快艇,向着充满希冀的“十三五”昂首奋进!

【 编辑:陈丽婕  作者: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