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卫星: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构筑坚实的土地资源基础
14.03.2017 02:32
本文来源: 国土资源厅
中国碗装中国粮须先护好中国地
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曹卫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央视报道,习近平总书记3月7日上午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的手里,碗里面主要装中国的粮食,或者说我们有能力随时生产出足够装进我们饭碗的中国粮食’。”
如何做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曹卫星表示,首先要做的就是“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坚守耕地红线绝不能有闪失”。只有耕地红线这一物质基础不动摇,我们才有能力随时生产出足够装进我们饭碗的中国粮食。
“耕地红线不光是数量,还要有质量和生态。只有同时保护好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才能让中国碗里装上‘安全粮’‘放心粮’。”曹卫星说,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围绕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出明确要求。这个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央确立的耕地保护新任务新要求,是我们进一步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曹卫星说,从源头看无疑要努力减少占用耕地,通过节约集约控制总量、减少增量、优化存量,把耕地保护好、把土地利用好、把发展保障好。
他告诉记者,为了防止城市无序扩张蚕食周边的优质耕地,去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通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把最优质的耕地保住。这些一经划定就不能随意更改的永久基本农田,与森林、河流、湖泊、山体等共同成为城市开发的实体边界,进一步强化了“三条线”,即控制城市边线,把握生态红线,严守耕地底线。
对于建设无法避让、不得不占用的耕地,曹卫星指出,核心的补救措施就是占补平衡。这项政策既要坚持好,也要按照“算大账、差别化”的新思路,增强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此外,除了做好面上的耕地管控性保护,还应该主动建设,通过土地整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质量的提升、生态的改善。
曹卫星指出,当前,我国的耕地保护方式正逐步转向“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用途管制、占补平衡、土地整治、补偿激励”综合施策,以形成更加完善、更符合新时代特征的制度框架体系。
“保护好中国地,尤其要激发广大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全社会共同参与耕地的建设性保护,保护好中国地,产好中国粮,端牢中国碗,为确保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构筑坚实的土地资源基础。”曹卫星说。
从国家战略高度推进土地整治
“耕地既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紧缺的经济要素,把有限的耕地资源保护好、整治好、利用好、管理好,将有效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曹卫星说。
曹卫星直言,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发展动能不足、生产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不适应、基础建设滞后等挑战。同时,还受到农村资源环境“底板”和农业补贴“黄箱”政策“天花板”的双重挤压,难度很大。对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土地整治,大力改造中低产田。
“这些政策切中问题要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曹卫星说。在他看来,通过土地整治加大农业基础投入,是世界各国农业补贴政策应对“黄箱”约束的通行做法,而且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有助于提升土地供给能力和水平,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这是土地整治的巨大价值和着力点所在。尤其是对于贫困地区而言,土地整治更是助推行业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曹卫星指出,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土地整治具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有效拉动农村投资消费、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助推农村脱贫攻坚、提升农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等多重功能,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互促共进。比如,通过田块的平整归并、田间灌排渠系的完善等,土地整治能升级农田水利设施、有效解决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卡脖子等瓶颈困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 同时,各地还将农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优化城乡用地布局,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建成了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美丽乡村,美化了城乡生活空间。随着实践的深入,土地整治的“1+N”综合效益也在不断延伸和拓展,如通过投入直接拉动社会投资,助推脱贫攻坚;一些地方推行土地整治“村民自建”模式,让村集体做实施主体,农民参与施工、管理和建成后的运营维护,提升了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他列出一组数据:“十二五”期间,全国60%的高标准农田是通过土地整治建成的,这让农田产出率普遍提高10%~20%,新增粮食产能约370亿公斤。各地农民参加土地整治劳务所得超过1100亿元,让1亿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整治项目安排、资金分配上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均安排了项目,显著改善了这些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对于今后一段时期的土地整治工作,曹卫星表示,首先,要从战略高度确立土地整治多功能目标定位。要把土地整治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工程来抓。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的视角,牢固树立“土地整治+”的理念,将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现代化、精准扶贫、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实现“土地整治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物质基础,推动现代农业、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的“1+N”综合效应。
其次,要构建土地整治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十三五”期间要通过土地整治建成2.3亿亩~3.1亿亩高标准农田,总投资约需4100亿元~5600亿元。因此,既要保持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又要让地方各级财政预算予以足额保障,还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发挥好资金的整体效益。
最后,要创新土地整治多样化实施模式。要着力健全和推广实践形成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土地整治工作机制。认真总结地方经验,适应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需求,探索多样化的土地整治实施模式,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土地整治,确保完成“十三五”期间通过土地整治建成2.3亿亩~3.1亿亩高标准农田目标任务。同时,要继续加大向贫困地区倾斜的力度,让土地整治在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来源: 国土资源厅
14.03.2017 02:32
广西各级工会开展多彩活动庆“六一”(三)
百色市总工会
本报讯 (总工会
中国梦·劳动美——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全区职工演讲比赛在邕举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总工会
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总结表彰会在京举行
广西工会4集体4个人获表扬表彰
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总结表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