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西生态经济发展思考录

20.07.2015  11:48
  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重要决策,同时制订了《关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3个配套文件及《广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构建和谐友好的现代生态文明体系”列为广西发展的重大战略,并将召开全区生态经济工作会议,着力推进广西生态经济发展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工作。为贯彻落实好自治区这一战略部署,本报自今年5月份以来抽调精干力量,联合自治区发改委、工信委、农业厅、环保厅、林业厅,策划采写了《广西生态经济发展思考录》一组重点系列报道。这组报道透过记者的眼睛看外省、学经验,看本地、找短板,看未来、思发展,看产业、寻途径,试图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深层次探讨广西生态经济发展之路。今日本报推出这组重点系列报道的第一篇,以飨读者,敬请垂注。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把“以生态经济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发展“座次”的前排,成为推动我区永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江西、贵州、青海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以及我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无不雄辩地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断的正确性和前瞻性。广西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的征途上继续阔步前行,走出一条绿色崛起之路?我们带着思考题访浙江、江西,上贵州、青海,走八桂大地……   好生态吃出好滋味   7月1日午后,记者走进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发源地。   全村最大的农家乐春林山庄老板潘春林在前院品茶,老板娘谢春花在后院收拾,“中午吃饭的19桌客人才走。”   山庄后院依山,翠竹林立层叠,溪水潺潺、凉亭木廊、蝉鸣鸟叫。   “咱这100多个床位,节假日、周末都满员,得提前预订。”阳光下,谢春花满足地眯着眼。   10多年前,潘春林还是余村开拖拉机拉矿石的。   余村是安吉县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石头经济”曾让余村风光无限。   因为开矿,上世纪90年代,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300多万元,居全县之首。3个矿山被村民称为取之不尽的“金山”和“银山”。   大量开采,余村的绿水青山变得满目疮痍,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2004年,余村咬牙关停了“命根子”,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300多万元断崖式下跌到20多万元。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余村考察说了一句话:“刚才你们讲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些都是高明之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席话,让余村人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历史从此掀开新的一页。   2005年,潘春林举债数十万发展农家乐。“当时村里人都说我疯了,卖风景真的比卖石头赚钱?”   而今,潘春林不仅拥有全村最大的农家乐,还开办了旅行社,买下附近九龙峡度假村,成立生态旅游发展公司,吃住游玩一条龙服务。   十年间,人改变了环境,环境又改变了人。绿水青山又成了余村的金山银山。   生态旅游成为余村主导产业,2014年年底,余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88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77万元,280户人家有200余辆私家车。   上世纪90年代,浙江安吉县一度大干快上发展工业,什么来钱干什么,青山绿水变成白山灰水,清清溪流变得浑浊不堪。   2003年开始,安吉县启动生态县建设,开始近乎悲壮的壮士断腕式自我救赎。   12年后的今天,安吉气净水净土净,是全国首个生态县,全国第一竹乡、全国首个“美丽乡村”、安吉人逐渐领略到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境界。   生态农业:108万亩竹海,每年直接给农民带来11亿元收入。17万亩白茶园,产业链从业人员20多万人次,每年平均为每位农民创收5800元。   生态工业:每根竹子“吃干榨净”,竹制品有吃喝穿用3000多个品种,竹制品加工年产值150亿元。   生态旅游:160多个“美丽乡村”精品村,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每年盛夏,农家乐住宿一铺难求。去年吸引1200多万人次游客,旅游总收入127.5亿元。   同样是国家生态县,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生态农业饭也是吃得有滋有味。   2013年,香港恒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林翰到万载县三兴镇开始生态农业梦想,现在他的17大产业基地有机农业示范区渐入佳境。   从谢林翰手里租下11个大棚种有机竹笋的闹坪村村民李菊花,仅此项年收入就超过3万元。   如今,万载县有机农业生产区覆盖11个乡(镇)48个村,成为长江以南规模最大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宜春市奉新县18个乡(镇、场)都有绿色主导产业,村村都有绿色有机经济产业。袁州区年产茶油5000吨产值达8亿元,居全国前列。      (下转第二版)   习总书记曾经指出,如果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回头看,市场经济先发省份浙江壮士断腕治理污染,倒逼转型,得以借景发财,因水而富;欠发达地区、中国“最绿的省”之一的江西,恢复并守住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也悄然来临,老百姓去掉“穷根子”,鼓了“钱袋子”。   循环经济环环生金   生态的“金名片”,成了流金淌银的绿色产业链。   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是江西重点林业县,从事花卉苗木经营的务工返乡人员卢希山用4年时间,把竹木加工企业废弃的大量竹屑、木屑、秸秆等物回收利用,“”出高密度炭、木醋液、木焦油等多款新型能源产品。   “烧炭过程无烟、无污染、无废弃物排放,对原材料循环利用,‘吃干榨尽’。”副总经理高曙阳和记者算账,1吨干燥的竹屑、竹蔸收购价为480元左右,经过粉碎、烘干、成型、炭化等工艺,可以生产出可燃气220立方米、高密度炭330公斤、醋酸260公斤、焦油50公斤,总产值1855元。   “碳耐烧,每吨数千元至1万多元,客户还抢着要。”高曙阳指着一堆堆码好的箱子,“去年年产5000吨,明年产量要达1万吨。”   江西丰城,泰山石膏江西有限公司,专门设厂在“一根烟囱”的火电厂旁,一年“”进附近电厂30万吨废渣,加工生产成新型环保建材——纸面石膏板,去年年产量3000万平方米,产值1.5亿元,成了名副其实的“废渣消耗站”。   在青海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经检测盐含量超过50%的“蒸氨废液”,经过一个“循环”,在“吃干榨尽”中“变废为宝”。   “三江源头”“中华水塔”的青海,早已明白“大美青海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这个资源大省早就选择了走一条以资源综合利用和新兴产业融合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之路,从单一的资源型工业经济到两大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崛起,从传统产业长期亏损到十大特色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青海工业“”和“”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贵州转型发展,变“”为“绿”,设立生态红线,把住“绿色门槛”,走一条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产业发展路子。去年开始发展大数据产业,托举起一个“云上贵州”,从“贵州发展大数据可能吗?”到“谈及大数据必谈贵州”再到“发展大数据必到贵州”!   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应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才有金银入账。   山美水清宜居富民   生态建设催生乡镇的深刻变革,生态村镇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山美水清,正成为民众贴心的福利。   赫章县海雀村,贵州的西北角,毁林开荒曾使小山村的森林覆盖率下降到5%。   20多年后,造林植树成了海雀人的家常便饭,海雀村的森林覆盖率升到70.4%。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搞坡改梯拴带子,坡地种植绿肥铺毯子,山下发展庭院经济抓票子,基本农田集约经营收谷子……人与自然从对抗走向共生。   7月的江西宜春,溪水碧透,空气如洗。这座中部崛起的森林城市逐渐“显山、露水、透绿、出新”,“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生态景观格局正在形成。   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样是广西最大优势、最大财富、最大潜力和最好品牌。2013年开启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使“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实画卷在广西处处显现,我区玉林、富川等地已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名单。   百色田阳县也大步追赶。该县那满镇露美村村民种植特色蔬菜产业,成立养兔、养鸡、养牛及芒果、番茄种植专业合作社,“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06元,比2012年增加了3481元。   2015年6月26日,在广西绿色产业投资洽谈活动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总投资1亿元的“百色市田阳县‘梦里壮乡’(露美片区)国际生态旅游中心”项目成功签约,项目全部建成后,全年可接待旅游总人数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亿元左右。   八桂大地,越来越多的村庄开始借助生态发展特色产业,收获更多可观的“生态红利”。
深化银企合作 广西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019帮企减污走进博世科活动会议现场 粟定环保局厅
贵港治理环境初战告捷
  从贵港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获悉,环保局厅
远离污染之痛 守护生命之源
漓江风光。 罗爱群/摄   水,是生命之源。环保局厅
我区印发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以科学应对轻度污染天气为主,环保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