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消费搬家
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让网络消费更放心、更便捷
网络经济≠消费搬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扩大有效供给。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是其重要内容。网络经济显然是当下最红火的新产业,“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更被写入了“十三五”规划建议。
网络经济如何从聚人气到聚财气?又有哪些短板亟待补齐?
从供给侧创造新需求
“双11”“双12”接着“年终大促”,岁末年初的几个月,电商促销密集,可是曾经的“剁手党”——北京公关公司职员李琳却对电商促销“免疫”了。“‘双11’‘双12’买买买,可之后也经历了退退退。”李琳在某品牌旗舰店上抢购了5条连衣裙,因不合身退了3条,“有七天无理由退货和运费保险后,确实解决了网购试穿问题,打消了网购的最大顾虑。可最近实体店也在打折,我发现这个牌子线下折扣竟然比线上还划算,试穿也更方便。如果网购不出新花样,我购物欲望可能就没那么强了。”
我国已成为网络零售第一大国。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名义增长12%,而网上零售额增长了49.7%。2015年“双11”,仅阿里巴巴平台一天的交易额就突破912亿元。网购吸引消费的成绩确实傲人。但如今人们对“五折优惠”已不再新鲜,网络消费更为理性。网购对经济的贡献率已达峰值了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有效供给能力,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更广阔的天地也在于从供给侧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价中心主任荆林波说。
传统商家难以捕捉的消费市场,互联网能锁定。比如,大数据的发展,让个性定制商品更亲民,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沈阳大学生王章在一家众筹网站上定制了一辆自行车,“不仅颜色任意选,车把、轮胎、变速器等零件都能任意组合配置,创造自己的专属座驾非常酷!关键是价格还不贵。我原本只打算买一辆二手自行车,看到这么酷的众筹项目,就忍不住买了一辆。”随着追求个性的80后、90后逐步成为消费主力军,以消费者喜好为导向的定制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传统商家难以满足的消费需求,互联网能满足。“互联网+”把很多以前没有的商品和服务带到了百姓家门口,分享经济方便了消费者,也活跃了市场经济。比如,普通百姓也可以随时请专业厨师到家里做饭。李琳周末经常请朋友到家中小聚,“过去是去饭店点菜打包带回来,后来有了外卖软件,就改成叫外卖,最近我又发现可以从网上请专业厨师上门做饭,用自家食材,吃得更放心了。”最近,李琳又多了新选择,通过手机应用软件,还可以购买邻居家的三餐了。
网络打假应加强
提高网络供给质量,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需要良好的消费环境。目前网购的活跃就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加强不无关系。一方面,有了“七天无理由退货”等消费者保护法新条款“护航”,消费者名正言顺地拥有“后悔权”。另一方面电商竞争日趋激烈,售后服务也逐年提升,不少商家都主动替消费者投保了退货险,退货成本的降低,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地“买买买”。
不过,网络经济发展还有个瓶颈迟迟未能突破——假冒伪劣。李琳虽然爱网购,可她从不在网上买化妆品,“抹在脸上的东西,最担心有假货,还是更相信商场专柜。”
李琳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电子商务在成为我国现代流通创新发展最有活力、最具潜力领域的同时,也成了假冒伪劣、侵权盗版的重灾区。“假货制约着网购消费升级。近几年人们消费时越来越看重质量。如果假冒伪劣问题不解决,消费者就不敢上网买那些价格高、档次高的产品,网络消费就难以升级。”荆林波说。
假货还会造成消费外流。为什么近两年海淘越来越红火?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觉得国外网站上假货少,买得放心。
整治网络假货意义重大,但仍面临两大难题。
一是打假难。“网络交易的虚拟化、隐蔽性、跨区域,给传统的执法监管方式带来很大挑战。治理互联网侵权假冒,需要在按区域和部门分工的监管基础上,进一步从整体上考虑综合施策。”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柴海涛说。
二是维权难。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介绍,如果在网上买到假货,卖家应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交易平台作为第三方如果明知店铺的欺诈行为而无作为,应该承担连带责任。但是,现实中消费者维权时却需要出具“第三方证明”证明商家售卖的商品为假货,才可立案。消费者往往因无处鉴定,陷入维权的死胡同。
破解难题,还是要用互联网思维。比如,浙江省“2015—云剑行动”通过对网络交易的大数据分析,破获了百余起网络制假售假案件,涉案总价超4亿元;又如,一些大的电商平台招聘打假志愿者,借助广大群众的力量自查平台售假行为,帮助被假货侵害的消费者维权。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有效遏制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网络消费环境的改善,将为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提供有力支持。
基础设施得给力
提高网络供给质量,拓宽网络经济新空间,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消费者买得方便、舒心。
北京的孙女士每天上下班要3个小时,自打换了4G手机后,这段时间就成了她的购物时间。“3G网络加载个图片要等大半天,根本没耐心购物。网速快了,才有心思尝试五花八门的应用软件。”孙女士说,她现在网络消费依然不尽兴——流量费太贵,得省着用。
网购离不开网。去年国务院提出了网络提速降费的要求。据工信部测算,全国网络平均接入速率较上年增长1.7倍,固定宽带和移动流量平均资费水平下降幅度分别超过50%和39%。“2016年将继续实施宽带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实现骨干网互联带宽再扩容500G。”工信部部长苗圩说,“同时将继续促进有效竞争,降低资费水平。”
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要提升性价比的不仅是互联网,还有快递网。如今,不仅网购商品依赖快递送货,一些“互联网+”新业态、新服务,比如上门洗衣等,也需要快递物流的支持。
“十二五”期间快递业务量增长了7.8倍。为了更快更多地运达快件,快递企业纷纷加大运力投入。去年,快递业新增干线运输车辆2.2万辆,行业拥有货机已超过78架。行业“短板”农村市场,去年也新增快递服务营业网点4.5万个,全国乡镇快递服务网点覆盖率从50%提升到70%。基础设施投入提高了快递时效。以去年的快递高峰期为例,11月11日到17日,快递企业8天送达了2.4亿个淘宝天猫包裹,而前年则用了16天。
不过,消费者仍然感到快递有点慢。“我去年‘双11’买的东西,有的当天下午就收到了,可也有半个月还没送到的。”北京市民冒女士说。国邮智库专家邵钟林分析,原因在于包裹量增幅太大。根据菜鸟网络公司的数据,去年“双11”当天仅淘宝天猫产生的物流订单就比上年多了1.82亿个。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要想支撑网络经济发展,单靠加人、加车显然力不从心,快递业必须在精细管理上下功夫。“分拨中转的速度要提升,邮路设计和人员分工都要更优化,这就要求快递企业在自动化、信息化上投入更多。”邵钟林说,利用大数据可以预测物流订单数量,帮助快递企业找到速度最快、最省油的运输路径,更为合理地布局网点和货仓。而使用电子面单发货,发货速度将提高30%。
“邮政业对推动国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具有重要作用。”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说,今年快递业要深化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加快自动化分拣、数据化处理、智能化服务等技术应用,强化品质管理,提升能力效率,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