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将每年“立冬”日为仫佬族依饭节

10.11.2014  15:20

仫佬族姑娘剪本民族图腾——凤凰欢庆依饭节。

  河池日报罗城讯 11月7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中第八章附则第五十四条规定:每年农历立冬日为仫佬族依饭节,放假1天。

  依饭节是仫佬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依饭节又称“做依饭”、“敬依饭公爷”、“还祖先愿”、“喜乐愿”,是仫佬族祈神保佑丰收、人丁安泰的传统节日。多以村屯或宗族为单位举办,一般3年举办一次,大都是立冬以后进行,但各地过节的时间略有不同。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佬族族依饭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依饭节是仫佬族信仰习俗长期积淀的结晶,它体现了仫佬族文化的精髓,成为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征。新中国成立后,依饭节成为仫佬族人民庆丰收和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节日,节间的祭神仪式已逐渐简化,摒弃封建宗法性的东西,增加了演新戏、唱新歌、进行体育比赛和经贸活动的内容。

  如今,时代赋予依饭节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依饭节已成为仫佬族人民感恩党和政府关怀、感恩先祖、庆祝丰年、祈祷平安、追求民族团结进步与发展的传统节日。

  据了解,民间依饭节的中心内容是举办“依饭道场”,欢庆地点选择在公共祠堂,没有祠堂的在族首家举行。祠堂门上贴对联,门楣剪贴红、黄、绿、蓝彩纸9张,分别书写“奉神”、“集福”、“庆贺”、“依饭”等字样,堂前以松枝扎三门,堂中设坛,坛前烧香点烛,陈列供品。依饭祭祀仪式由梅山教师公主持,祭祀前,将36位神灵画像挂于堂壁,面具摆放于祭坛桌上。祭祀时,除燃香烛摆酒菜外,还供放以红薯、芋头做的“牛”、“猪”若干和谷穗、五色糯米饭等祭品。整个仪式由两位师公任司仪,其中一人头戴面具,身着红法衣,脚蹬草鞋,专跳请神敬神的舞蹈,称为“跳师”;另一人着便装,专唱请神明的经文,称为“唱师”。

  依饭节道场的主要仪式依次为:

  启坛:又称“闹坛”、“安坛”、“发坛起首”、“请功曹”,即在坛桌上摆3个竹筒,各装3炷香,置三牲,由4个法师敲锣开场,其中一位法师朝拜四方,恭请功曹。

  请圣:供放茶、柑桔、甘蔗、芝麻、黄豆等12素“清筵”。由师傅逐一念唱36位神名,同时由另一穿法衣、戴引光童子面具的师公作舞,敬请各位神灵降临祭坛。

  点牲:即牲祭神灵。各家凑36只鸡鸭,由师公宰杀一只,并悬空书写“超生度命”四字,然后于天井杀猪、宰鸡鸭。

  劝圣:请神灵享受供品。供猪肉、猪头、猪尾、内脏及鸡、鸭、酒等12荤熟“浊筵”。

  唱神:颂唱每位神灵身世、业绩。由一戴引光面具的师公边唱边跳。唱到某神,即由戴某神面具的师公上场表演。唱、演形式根据各神的身世和业绩特点而定。他们行罡走步中的翻爬滚打和对阵厮杀的表演都很精彩有趣。两边乡民配合“嗬啊”衬音帮腔助威,气氛更加热烈。

  合兵:师公咬破红公鸡鸡冠,将血滴于红薯、芋头做的“牛”、“猪”、糯米谷穗及酒碗。参加祭祀者每人喝鸡血酒一口,据说可以受到神灵保护,群众将施了“法术”的红薯、芋头做的“牛”、“猪”及糯米谷穗带回家供于神龛,可保人丁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送圣:即送梁九。师公送走36位神灵后,对梁九有特殊送别仪式,并具有与民同乐色彩。传说梁九是维护仫佬人利益的清官,极受民众爱戴。届时,一师公戴面具扮梁九,扛一缚公鸡的竹竿,持酒壶,提一吹胀的猪尿泡边走边唱或与乡民对答。内容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生产、生活琐事。答不对者,梁九则以猪尿泡击其头,念道:公的尿泡敲你头!引得哄堂大笑,情趣盎然。之后,梁九与祭祀会首互敬四杯酒后,迅疾推倒坐椅,燃放鞭炮,表示所有灾瘴瘟疫全随踩破猪尿泡被赶走。至此,整个仪式宣告结束。

  罗城县于2009年11月28日和2013年11月22日成功举办第一、第二届“中国·罗城仫佬族依饭文化节”,万人空巷庆丰收。仫佬山乡各族人民跳着丰收舞,唱着感恩歌,捧着丰收果实,带着还愿的寄托,把感恩依饭风情展示给世人,“喜乐愿”的歌声也传遍了四方。(蒙增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