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等生如何考好生态经济试——一个桂北小县的绿色发展见闻

08.12.2015  16:41

  新华网南宁12月8日电(记者孙志平、黄浩铭)森林覆盖率达79%左右,被誉为“绿野仙都”的桂北山区小县——资源县立足生态优良、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一“”一“” 生态优等生脱颖而出

  坐拥猫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和银竹老山自治区自然保护区,横跨资江和浔江两大水系,自然资源丰富的资源县也曾走过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老路,全县最多时大大小小木材加工厂有140多家,以粗放式的开山采伐为主要发展方式,资源消耗的年均增长远高于全国水平。

  从1995年起,资源县明确了发展思路,“不比总量比发展”“生态立县”“走生态、循环、低碳、高效的绿色发展道路”,成为资源县随后20年的发展战略。

  资源县委书记文飞说,按照林木生长量和消耗量,上级给县里的砍伐指标是13万立方米,作为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县的资源县主动算好生态账,把保护生态放在第一位,把砍伐指标控制在5万立方米以内。“今年只用了3万多立方米,除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水源涵养公益林的树木一棵都不许砍。

  木材砍伐做“减法”,生态公益林则做“加法”。目前资源县林地面积248万亩,公益林就划了124万亩。2011年以来,该县还新造林12.2万亩,义务植树216万株,建设村屯绿化点78个。

  努力终有收获。资源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国再生能源示范县、“中国最佳生态保护县域”,森林覆盖率常年稳居广西前列。

  生态经济让青山绿水“淌金流银

  保护青山绿水并不是以牺牲经济建设为代价,而是以更为科学的眼光看待其中蕴藏着的宝贵财富和发展机遇。在严控林木砍伐的同时,资源县大力开发利用境内近百万亩毛竹林,相比普通林木,毛竹3年即可成材,是一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可再生资源。

  大到竹制衣柜、竹制桌椅,小到竹制键盘、竹制烟灰缸……在资源县桂族竹业有限公司的展示厅内,一系列围绕着毛竹做文章的产品琳琅满目。厂房内,工人们正在把一条条毛竹压制成装饰材料板、竹制地板等,然后准备装车运往广东、浙江、山东等地。

  “我们每年的产值达到2000万元以上,而且是订单式生产,不愁销路。”公司负责人马刚说。

  在资源县,像这样的竹制品深加工企业有10多家。

  保护生态的同时如何使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当地把眼光放在发展生态农业上。

  首批种植红提葡萄的农户,资源县中峰镇杨氏红提园负责人杨雄生回忆道:“2000年秋天,县农科所引进‘红地球’红提葡萄试种,发现这里的土壤和气候种出来的红提风味、甜度和品质都优于市场上的产品。2003年政府大力推广红提种植,无偿提供苗木,我试种了两亩红提,第一年收获3550公斤,每公斤卖到9.6元,纯收入2.2万元。”

  看到杨雄生种红提赚钱,周围群众纷纷自发跟种。如今,资源县红提种植6.38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提生产基地,“资源红提”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在“广西红提村”中峰镇大庄田村,农民建起了一座座被当地人称为“提子楼”的漂亮楼房,成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作为广西无公害蔬菜和红提生产示范基地,资源县目前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16万余亩,发展竹鼠、冷水鱼、七彩山鸡、梅花鹿等特色养殖场600多个,年总产值15亿余元。

  特色产业激发绿色潜力

  资源县境内山清水秀,石奇林幽,集名山、名江、名瀑于一体。作为广西首批优秀旅游县,资源县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特点突出,是全国唯一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完美结合地,在大桂林旅游圈中独树一帜。

  资源县县长韦绍艺表示,资源县抓住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契机,加大旅游硬件设施建设和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投资3亿多元对天门山、八角寨五排河、雷公田天宫寺等景区进行升级改造。今年1至6月,全县共接待旅游人数220.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73亿元。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带来的不止是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海拔1500米至1800多米的十里坪坦高山草场上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金紫山风电场,高高矗立的66台风机正日夜转动发电。这是广西第一座风力发电场,一、二期工程分别于2011年8月、2012年11月投产发电,打破广西风力发电零纪录,至今累计发电5.90亿千瓦时。目前资源县的风电、水电清洁能源企业达117家。

  在严格制定相关环保要求基础上,该县引进大型精深加工石材企业,实现建材、矿冶清洁生产,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资源县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共赢的发展之路。

  “今后,我们将继续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推进工业、生活和农业污染源防治,加快构建以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为三大支柱的生态经济体系,发展生态经济。”文飞说。(完)

 

[责任编辑: 胡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