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职业保障要战斗力——十八大以来政法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之四

29.04.2016  18:15
  蒙蒙春雨,给戒备森严的重庆女子监狱,平添了一丝柔和。

  警官李晓不大爱笑,她说这么多年最对不起的就是女儿。她和丈夫都在监狱系统工作,女儿跟着姥姥长大,很少享受父母宠爱。女儿高考,李晓老早请了假,打算好好陪陪女儿。可就在高考前一天,一名犯人送医院急救,等李晓把这边都处置停当了,高考也结束了。“习惯了。”李晓至今还记得,她含着泪花道歉时,女儿平静的表情。

  从江苏到重庆再到贵州,政法干警的故事讲了一路。关于职业尊荣、人身安全、待遇保障等话题,从警察、检察官、法官到街道社区志愿者、普通群众,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广大政法干警是和平时期最可爱的人,辛苦、压力甚至流血牺牲,他们都能承受。而他们最需要的,是社会更多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健全政法职业保障,完善从优待警措施,才能进一步激发这支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让金子更好地发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央中共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队伍职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制定实施了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及配套工资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完善了人民警察工资待遇保障体系。最高法指导地方法院严惩暴力抗法行为,加强干警人身安全保护;公安部完善人民警察工资待遇政策,全国公安民警警衔津贴得到落实;司法部完善干警人身安全风险防范制度和救济保障制度。落实优抚政策,最高法下发因公牺牲法官特别慰问金和特别补助金1500万元;解决干警实际困难,公安部保送130名公安英烈子女进入公安院校学习。

  一段时期,政法队伍中离职人员的确有所增加,而且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就越是明显。虽然有留不住的,但也有来了不愿走的。记者在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了解到,有的法官在组织决定调到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要求留在鼓楼法院。为什么?鼓楼法院院长衡阳说,要留住法官、保持队伍稳定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给年轻人愿景;二是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理应给基层干警更多的关爱和关心。重庆女子监狱的警员训练基地,几名年轻人正打着羽毛球,挥汗如雨。“运动是很好的心理宣泄。”和气、干练的女监狱长朱德华说,监狱警察常年在偏僻的地方、封闭的环境、面对情况不一的犯人开展工作,工作责任重,心理压力大,不少人都有心理问题。因此,监狱管理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定期给警员做心理疏导。

  “我们是给点阳光就灿烂。”重庆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刘伦波说。重庆市委市政府想方设法挤出资金,提高公安干警的加班补贴标准,综合部门人均每月增加900元,一线实战岗位人均增加1200元。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秦娟说:“尽管贵州财政比较薄弱,但也落实了司法体制改革所需要的资金保障。

  司法体制改革,就是要让能人挑起大梁,让新人崭露头角,让金子更好地发光。作为第一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的贵州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明显激发了政法各单位的活力动力。来自贵州省委政法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试点法院办案效率、法官人均结案数、当庭裁判率同比分别提升26.6%、167.32%、19.08%;试点检察院审查逮捕、起诉办案效率同比分别提升37.3%、42.6%。

   强势形象背后,也有弱势的一面

  “现在全国袭警、辱警,损害警察执法权威的现象屡见不鲜。” 当了9年公安机关行风监督员的南京市人大代表、民建南京市委秘书长胡乐涛说,近年来公安机关办事作风明显改善,但执法环境却越来越复杂,“有一对小夫妻,妻子怀孕期间想吃猪肝可丈夫不同意,两口子居然也拨110报警,你说可笑不可笑!

  对群众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人民警察转变作风的“硬杠杠”,但也导致不少警察被辱骂,甚至被殴打。胡乐涛说,袭击执行公务的警察,不是简单的对抗,而是对法律尊严的侵犯,应当受到惩罚和纠正。

  “我们处理的警情中许多是警察报警,他们在执法时遭到阻拦、妨碍甚至袭击。”贵阳市公安局交警周龙说,政法干警一向被认为是强势群体,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弱势的一面。南京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就表示,不愿意在外轻易提及自己的职业,因为此前有过教训:检察官的车在路上与别人发生剐蹭,原本只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可对方知道其在检察院工作后,不依不饶、胡搅蛮缠。

  “法官在工作中受到人身安全威胁的情况并不罕见。”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院长卢君告诉记者,曾有律师当面对法官说“你还年轻,你的领导我都认识”“北京不是发生了‘马彩云事件’吗?你也小心点!”为此,法院领导主动约谈律师,并做好取证工作,经过一番教育,这位律师才向法官赔礼道歉。

  政法干警在执法司法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应该怎么保障?针对近些年法官名誉、人身安全等频频遭受侵害的情况,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徐清宇建议,应成立“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通过行业性组织来凝聚人心、一致发声,充分保障法官权益。胡乐涛说,警务活动与非警务活动没有区分开来,是影响警察执法权威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安队伍建设除了让党委放心、政府称心、群众安心,还要强调‘干警舒心’。

   编制是个瓶颈?改革消除瓶颈

  陆庆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上了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的司法所所长。“过去司法所在群众心目中就是‘老娘舅’,面对的都是家长里短的纠纷。但现在司法所啥都得干,调解、宣传、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等,对能力素质的要求提高了一大截。”陆庆说,现在乡镇司法所普遍缺人,有能力的想走,年轻人也留不住。收入低、没编制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目前乡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编制外的,“编制内的不到一半。

  江苏省司法厅政治部主任赵庭朴深有同感,一次他到基层调研,发现有个司法所只有一名刚大学毕业的小姑娘,却要负责社区矫正等工作,“这非常不安全,后来就给这个司法所增加了一名男性工作人员。

  人手紧张,在政法机关是个普遍的现象。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包刚说,现在的政法干警编制是按改革开放初的人口基数确定的,“但现在苏州市常住人口翻了一倍,案件数增长了好几倍,法官数量远远不够用。

  人员“紧巴巴”,任务却有增无减,只能让“临时工群体”的辅警填补空白,他们被夹在了舆论和现实之间。谢翔是苏州公安从事视频研判的一名辅警,参加工作只有两年多,但业绩非常突出。“我想当一名正式的警察。”28岁的谢翔对未来充满迷茫。全苏州目前有3万多名辅警,仅谢翔所在的胥江派出所,30多名正式民警配了80多名辅警,但辅警岗位流动性很大。

  苏州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苏州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明确将工资待遇纳入政府各级财政预算,建立增长机制,同时健全警务辅助人员的各类社会保险,并通过抚恤金可及于辅警近亲属的条款,使因工受伤、致残的警务辅助人员的家属有望享受到与警察近亲属同等的抚恤待遇。现在,辅警的职业发展已被纳入公安体制改革的整体规划中。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规范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使得辅警队伍的规范化建设走上了阳光大道。

  既要从严治警,又要从优待警,更要科学用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政法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