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幕后“逆行者”的匠心传承——记第十六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郑志明
疫情期间,口罩需求量倍增,企业转产口罩,他立即加入这场跨界生产的战“疫”,甘当“五菱速度”幕后“最美逆行者”;
在23年的汽车制造技术工作中,他经手的零件上千万,没有出过一次质量差错;
他集制作、设计、建模、组装等各项技能于一身,将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融入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他就是第十六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广西汽车集团首席专家郑志明。他28岁成为高级技师,37岁成为集团首席专家。他从事钳工工作23年,从一名普通的一线钳工学徒成长为国家技能大师和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先后获得国家专利5项、自治区工业装备奖17项、市级奖26项,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共完成工艺装备自主研制项目481项,交付使用工艺装备共798台套。自主研制的工艺装备交付投产,为公司减少生产操作岗位254个,创造经济效益4489.7万元,助力广西汽车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勇于担当 甘当抗疫幕后“逆行者”
“从无到有,并不难,但要从有到标准化,这其中都是在不断提升,做好更精益的生产。”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郑志明虽无法奔赴一线直面病毒作战,但他用精湛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支持口罩生产抗疫,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对质量的执着追求,他的团队对口罩生产线进行不断升级,提升口罩生产品质,做出更好的版本,甘当抗疫幕后的“逆行者”。
疫情就是命令,速度就是担当。4天完成14套共7条口罩生产线的出料组件的制造并交付使用,比该设备制造常规用时提早了7天的时间,为口罩生产提升了速度。“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承诺背后离不开郑志明及其团队伙伴没日没夜的拼搏。
2月14日,郑志明接到上汽通用五菱求援:口罩生产线缺出料组件,无法正常运转。他二话不说,立马安排10多名员工紧急生产06出料组件。
因疫情原因,一时采购不到铝合金材料,郑志明一家家打电话,一家家亲自登门,最终以真诚打动了供应商,解决了铝合金材料问题;在加工过程中,遇到没有刀具加工的问题,他提出立即改制刀具和自制刀具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当热处理需要委外,热处理供应商也无法生产,他决定自己来实施热处理,最终凭借自身的经验和掌握的技术完成了热处理加工工艺。
每天,郑志明早早来到车间,车、铣、钳、焊工什么活都干。他带领团队奋战,一共完成了14套共7条口罩生产线的出料组件,上汽通用五菱才得以早日生产更多的口罩,及时投放市场。在“五菱速度”面前,郑志明成了幕后最美“逆行者”。
随着口罩需求量倍增,从2月中旬开始,郑志明所在的广西汽车集团决定生产口罩机、口罩。从坚硬的汽车行业转入柔软、细致的口罩行业,是一次极大的挑战。面对不同的生产工艺,郑志明立即加入这场跨界生产的战“疫”,带领团队一起改造生产线、调试生产工艺、反复调整样品,攻破一个个技术难题。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广西汽车集团首台自主研制的全自动口罩机完成调试,第一批产品正式下线。郑志明和他的团队仍在对口罩生产线进行不断升级,提升口罩生产品质,做出更好的版本。
精益求精 铸就行业全能大师
“遇到困难是学习机会,要尽量想方设法攻克。”郑志明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并付诸行动。从一名普通的一线钳工学徒成长为国家技能大师,从汽车装备制造到跨界自主研发制作全自动口罩生产线,正是对技艺卓越的追求,郑志明一直孜孜不倦地不断学习,磨练自己的技术。
“钳工技术要靠不断地练习、学习和思考才能不断进步。”经过23年的磨练,郑志明将钳工技能练得炉火纯青,手工画线钻孔能控制在0.05毫米以内,锉削平面可以控制在0.002毫米以内,约为一根头发丝的四十分之一。这样“牛”的技术背后是,郑志明对100多种工具的掌握和无数次的练习,才能将零件加工误差控制在丝毫之间。“这些年使用了多少练习材料数也数不清,光练习用坏的工具,都是用吨来计算吧。”
郑志明并不满足练就顶尖的钳工技术,还练习其他领域的技术。车、铣、磨、线切割水平相当了得,并学习掌握三维建模技术和机械设计技术。在23年的汽车技术制造工作中,他经手的零件上千万,没有出过一次质量差错。
近年来,汽车生产技术更新换代加快,给技术研发、设备工艺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喜欢不断挑战,更喜欢挑战胜利之后的那种感觉。”郑志明奔走于各大生产车间调试和改造设备,走上“技术突围”之路——
2012年,郑志明主导研发的前轴点焊专机投入使用,将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工人不用再扛着50多公斤重的点焊钳干活。
2015年,他发明了钻孔攻牙一体机,使一些零件在同一台设备上同时完成钻孔、倒角、攻牙等工序,填补了国内钻孔攻牙同时进行加工的技术空白。
2018年,汽车中央通道由多块钢板焊接而成,其中有上百个螺母,只能用人工肉眼进行检测,所要求的精细、精准,几乎时时在挑战着人类操作的极限。郑志明设计出了一套机器人焊接、自动化生产系统,有效提升了配件生产的效率和精度。
如今,大到机器人工作站,小到工装夹具,广西汽车集团公司几乎每个生产环节都离不开郑志明的发明创造。
匠心传承 点亮高技能人才星空
“把那些宝贵的技术经验继续传承下去,让匠人的一片匠心继续发扬光大。”郑志明深知,广西汽车制造业发展不断提挡升级,需要更多拥有精湛技术和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郑志明现在收了10多位徒弟,每一位徒弟他都严格要求,不仅将自己的钳工技术和自制的工具传承给徒弟,还勉励徒弟们要沉得下心,认真、刻苦磨练技术。
在郑志明的带领下,徒弟们快速成长,在市、区、全国频频拿奖。由他们组成的装备团队每年自主研发项目数十项,为广西汽车生产源源不断提供新设备,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2017年郑志明与团队自主研发的微车自动化后桥壳焊接生产线,填补国内自动化后桥壳焊接生产线空白。
“在这个特殊时期,徒弟得到很大的锻炼,专业能力提高了。”疫情期间,郑志明在做好支援跨界口罩生产的同时,还带领团队做好复工复产的工作。
23年来,郑志明从装配钳工成长为自动化设备专家、国家技能大师,通过钻研和创新,助力广西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郑志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自治区劳动模范、广西工匠等众多荣誉称号,入围“大国工匠”候选人,今年还获得了全国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