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职称评审有变化:将鼓励创新 不再拼论文奖项
我区的职称申报评审工作即将开始,南国早报记者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单位了解到,今年的职称申报评审工作较去年有所变化,评审的公正性将得到加强,评审制度将优化,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的流程将有所简化
1 公需科目内容有变
今年的职称评审工作中的公需科目内容与去年不同。今年的公需科目是“广西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申报人应完成2015年度的公需科目学习任务并提供合格证明作为申报材料。各市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公需科目学习可到当地人事部门咨询了解。
和往年一样,公需科目学习统一采用无纸化网络培训考试的方式进行,培训对象自行登录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管理平台网络培训管理系统。凭所购买的“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激活卡”,激活公需科目培训计划,即可进行课程学习和考试。
2 简化申报评审流程
下一步,自治区职改办将继续加大职称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优化的力度。通过结合网络化评审系统建设,探索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调整职称申报管理流程;试点运行职称证书管理系统,实现职称证书管理全程信息化等,达到以技术创新推动管理优化的目的。
据了解,今年,我区人事部门开发了职称计算机和外语评审前核查系统,再经过一段时间完善,年内将正式启用。也就是说,如申报者可于申报前对本人的职称计算机、外语合格成绩进行核查,将核查代码填入申报系统并作为申报人该项考试成绩的有效证明,不用再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
在南宁市,今年还将开展证书快递服务,为工作较忙或市外专业技术人员“送证上门”,节约办事时间。
3 评审权下放面扩大
据了解,今年的职称评审工作安排与细则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除受国家政策影响外,教育、文化系统各高级评委会将在8月底之前完成评审,其他系列各高级评委会将在10月底前完成评审。
继去年我区在南宁、柳州、桂林开展卫生系列高级评审权下放后,今年我区将此项评审扩大至玉林、梧州。3月,玉林、梧州两市副高级评委会已组建完毕,今年将自行负责其所属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卫生系列各专业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以缓解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等矛盾,推动我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另外,今年,我区选取广西大学作为高校分类评审、评聘结合试点单位,开展高校教师系列评聘结合、分类管理改革试点。自治区职改办会同教育厅职改办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3所高校教授评审权,8所高校扩大教授、副教授评审专业范围。
在进一步下放高校评审自主权的基础上,我区还将探索在高校开展评聘结合的试点研究。通过简政放权,赋予试点市和高校更多的用人自主权。
4 研究更有效的评审制度
自治区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坦言,现有职称评价体系中,奖项、论文所占比例过重,社会上已经形成评职称就是“评奖项、拼论文”的看法,甚至催生了论文买卖的黑色产业链。
“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实是职称评价标准体系的合理性以及职称评价手段方法的缺失。”该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职称改革中,将注重研究更为有效的评价制度和办法,鼓励创新、注重实绩,区分系列、分类研究,建立更为准确的评价条件,强化人才在职称评审中专利发明数、科技成果转化数等“硬杠杠”的权重,合理控制奖项、论文数量所占比重,构建创新驱动的职称评价导向体系。
5 加大力度查处违规行为
去年,我区在开展中小学教师系列下放评审权的各市,实施了异地委托交叉评审。记者了解到,今年,自治区职改办计划在已下放评审权的南宁、柳州、桂林等市,同步推进交叉评审改革。
自治区人社厅相关负责人称,各级各系列职改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申报人员材料造假、违规申报等行为查处力度;要加强评委以及学科组的管理,严格落实评委会封闭评审管理等措施,防止评委违纪违规行为发生。
目前,自治区职改办已建立历年申报涉嫌造假人员名单库,在今年高级职称评审前,自治区职改办将向各市和各高级评委会下发此名单,确保规定期限内人员不予报送参评,对于超过处罚期限的人员,也要将名单提供评委,作为评审的一项重要参考。(记者 贾经纬)
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