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不是青春的“托儿所”

03.07.2015  13:15

  尽管证监会连夜出台三重利好,周四沪指再度下挫逾3%,两市2100余个股下跌。经济学博士李晓鹏劝导,“年轻人,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股市上”。因为,“不管是生产性还是破坏性要素,你总得有一样。如果你一样都没有,就是去赌钱玩,最后一定是得到一个平局:一会儿输钱,一会儿赢钱,加起来不输不赢。”(7月2日《新京报》)

  行情震荡之下,“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就显得更是大智箴言。股市就是这样,只要你泥足深陷,它不是零和博弈,一定是没有永远的“”。今年5月,上证所公布数据显示,在上亿的股民大军中,年轻人成为炒股主力军,随着年龄的“增长”,股民人数依次递减;30岁以下年龄段炒股人数最多,占比超过了36%。股价暴跌之下,九零后、小鲜肉,终于从“股神”的自诩与狂欢,跌入资产贬值的纠结与忧虑。当初宠辱不惊的鬼话,骗谁呢?

  20多年来,中国的股票市场确实在健全与完善中,但“政策市”的传闻或判断也从未绝迹过。不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年轻人、也不说工业4.0离不开作为生产要素的灵魂,即便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年轻人扎堆入市的“盛景”,也不是可以理解的常态。7月2日的《理财周刊》消息称:最新调查显示,金融危机后美国股市逐步迈入牛市,但投资股票市场的人数比例却是20 年来最低的。目前美国成年人中,只有48%的人在股票市场上有投资,而30 岁以下年轻人,投资股市的人数比例仅为26%。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感觉自己对股票市场的知识不足,加之风险太大,没那么多闲钱去玩。

  当然,各国情况有别,不能说不玩股票的年轻人就比玩股票的更有出息。但有几点是肯定的:一则,不管牛市还是熊市,全民跑步炒股、高杠杆炒股、倾家荡产炒股,这总不是健康的常态。基本生活资金都砸进股市,这不是价值投资,而是赌性投机。不过,就像经济学者所言,“真正的赌场里边,输钱的总是赌徒,赚钱的总是庄家。这是因为庄家掌握了‘破坏性要素’,就是可以通过操纵规则和作弊来掠夺赌徒的钱。”一旦大潮退去,“裸泳”就不只是丢人那么简单。二则,一个寻常百姓,幻想通过资本市场短期实现“财务自由”,这种概率其实和两元钱博百万大奖的概率没什么两样。不一样的,是扔进股市的成本,比街边彩票摊上的“随手买”,要多出无数倍。牛市之下,财富来的容易;熊市之下,财富去得更快。面对起伏剧烈的真金白银,年轻人有多大的理性抗拒得了股价上涨的蛊惑?牛走了,生活还得继续,那么,你拿什么继续生活与梦想呢?

  从去年底的《年轻人,你活着不是为了观察K线做布朗运动》,到今年的《姑娘,我劝你还是远离股票市场》——这些真诚的声音,可能远不如牛市里的段子鼓舞人心。不过,生活还是需要从虚拟走向实体,梦想也需要从数字照向现实。一句话,股市不是青春的“托儿所”,年轻人更不能玩成股市的“接盘侠”。股市很大,看看就好;青春短暂,万万珍惜。(邓海建)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