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小巷也成文明之窗
【现场】 “门口有个烟头都认真扫走”
7月30日9时30分,良庆区志远一街的一处民居前,陈阿婆和刘阿婆正坐在楼门口纳凉闲聊。“这条街比以前干净多了,住着比以前更舒服!”说起这几年房前屋后的变化,两位阿婆你一言我一语地抢着对说,称赞之余还提到了一个小细节:“环卫工人以前用大扫把扫街,现在换成小扫把,连门口有个烟头都认真扫走,一天来扫好几遍!”现在街坊邻居都积极主动地去环卫站交垃圾费。
志远社区位于良庆区银海大道与五象大道交会处,是良庆区最繁华的地带之一,也曾经是良庆区卫生脏乱、秩序混乱、小广告满街乱飞的“三乱”重点管理社区,周边居民多次因为居住环境脏乱而进行投诉。“以前街巷里到处都是摊贩,地上什么时候都是湿漉漉的,很脏,电动自行车从里面穿过都难。”租住在公平街的黄先生说。
如今,各条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从公平一、二街走到志远一、二街,再到德政北二巷、金沙南一巷……目之所及,道路比两年前干净整洁了不少,就连宽度不到一米的小巷子都被环卫工人清扫得干干净净。部分小巷还进行了“白改黑”,变得更加平坦。一些空间较大的街巷规划了停车位,无论是私家车还是电动自行车都自觉按秩序停放。居民覃先生说,以前小巷里各居民楼的租户总是从楼上往下扔垃圾,比如吃剩的水果壳、零食包装,甚至小孩的尿不湿等,什么都有,脏得不成样子。随着社区工作人员和城管部门加强监管、监督及宣传力度,周边居民也都不好意思再乱扔垃圾了,居住环境大幅提升。
【措施】 网格化管理让街巷“蝶变”
去年,南宁市在全市选取了31个社区试点社区网格化、信息化、社会化改革工作,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升级转变。网格化管理依托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将特定的地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若干网格单元实施精准化、信息化、动态化服务管理。自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全市铺开以来,南宁市市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以志远社区为例,基于社区几乎家家有门店、街街有商户的繁荣商业景象,社区依托“网格化管理系统”建成网格化管理平台,将大商圈划分为多个商圈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责任人,责任人由社区党务工作者担任。志远社区书记刘海清介绍,每个网格有2—3名网格员,巡查是网格成员每天必做的工作,他们既要做清理小广告、规范停车秩序等工作,还要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对于背街小巷等易出现“不美丽”的区域,刘海清每天代领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内30条街巷逐一排查,对存在的卫生死角建立信息档案,对顽固部位建立专人跟踪检查制度。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辖区内背街小巷面貌焕然一新。
刘海清表示,现在各项工作均已常态化,工作比以前好做了不少,“用实际行动去推销自己的服务,积极解决居民诉求,老百姓心里的那杆秤自然会向你倾斜。”现在,辖区内无论是摊主还是住户,已从被动整治转变为我要整治,从最初的不理不睬变成现在的笑脸相迎,甚至会主动参与到社区组织开展的各项工作中。
【成效】 “都养成了垃圾入桶的好习惯”
7月30日上午,在中尧路一街看到,巷子里相隔不远就放置有垃圾桶,加上环卫工人的日常保洁,路面基本没有垃圾。“以前我们出门,习惯拎着一袋垃圾,到垃圾箱旁随手一扔,不管有没有投进垃圾桶就走了。现在,小巷干净了,大家也不好意思乱扔垃圾,都养成了垃圾入桶的好习惯。”居民莫先生说。
在走访中发现,就连曾经烦人的“牛皮癣”乱象也在大幅减少。相关部门在对小广告进行清除的同时,在我市的各背街小巷路口显眼位置,设置了小广告张贴专栏。
在五一路北二里的一个小广告张贴栏,一些房屋出租、物品转让、辅导班等信息都出现在其中。一位正在查看房屋出租信息的市民张先生介绍,最近因工作关系到江南区上班,每逢周末就到信息栏处看看,寻找合适的房屋租赁信息。
车辆乱停放曾经是小巷里的“顽疾”,但在中尧路一街看到的却是井然有序:沿街店铺前用白线划出了车辆停放的区域,车辆按要求整齐停放其中。“以前我们送货,小货车怎么方便怎么停,搬货时间一长,既妨碍店面做生意,又容易拥堵。现在这些问题解决了。”一位在永和里送货的司机苏先生说。
同样,在五一路北一里,路面不宽,但是有公交车经过,一旦车辆乱停放,很容易引起交通拥堵。如今巷子里划好了停车位,还专门规划出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区域,再无拥堵状况发生。一家日杂店的老板说,以前有骑电动自行车的顾客总喜欢把车开上人行道,停在店铺门前,人行道本来就不宽,妨碍了行人通行,很容易引发争吵。现在,停车区域划分清楚,市民自觉遵守秩序,小巷里畅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