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扶贫办2014年度绩效展示
自治区扶贫办2014年度绩效展示
2014年是广西扶贫开发的改革创新年,我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办发﹝2013﹞25号和桂发﹝2014﹞12号文件部署,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实现或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绩效工作目标。
一、扶贫体制机制创新扎实推进。 一是2014年6月6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扶贫开发暨农民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出席会议并对我区扶贫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出台了《关于创新和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若干意见》(桂发〔2014〕12号)和四个配套文件。二是全面落实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从2014年起自治区将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由县级审批,报自治区、市级扶贫项目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备案。明确县(市、区)委书记、县长,乡镇书记、乡镇长是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三是精准扶贫工作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截止至10月底,我区全面完成634万农村贫困人口、5000个贫困村识别和基础数据信息采集录入,建立相关档案,上报国务院扶贫办,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工作任务并上交基础数据质量承诺函的省份。11月中旬,我区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数据并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试运行。
二、产业扶贫创新发展。 1—10月,全区发展种植业62.4万亩,低产改造40.9万亩,养殖家禽301.9万羽、家畜8.7万头,水产养殖195.1万公斤,覆盖贫困户32.5万户,扶贫对象138.6万人次。其中,“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投入1.45亿元,项目县由40个增加到50个,覆盖农户8万多户,共发展特色种植业9.57万亩,低产改造3万亩,桑菇食用菌273.3万棒,养殖家畜9.12万只。在此基础上,我办积极探索与有关部门合作实施产业扶贫合作项目,助推群众增收。一是与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合作实施养殖扶贫试点项目,实施武宣县肉牛养殖等8个养殖扶贫合作试点项目。截止11月30日,8个项目县有7个基本完成建设计划任务。二是与旅游委合作在上林等10个县投入资金2000万元实施旅游扶贫试点项目。
三、金融扶贫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联合自治区财政厅、金融办、中国银行南宁市中心支行、农业厅、林业厅等部门单位制定出台《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11月4日,在田东县启动广西金融扶贫“百千万工程”,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清平参加启动仪式。二是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000万元,支持100家扶贫龙头企业扶贫项目贴息贷款贴息,截止11月30日,全区14个市扶贫办对扶贫龙头企业项目贷款贴息申报材料进行了审核、汇总报自治区扶贫办备案。预计12月底完成100家以上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任务。三是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00万元新增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村60个,截止2014年11月底,共有7个市22个县(区)93个村申请实施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预计12月底可以完成80个村试点工作。
四、社会扶贫亮点纷呈。 一是乘借国家设立“扶贫日”的东风,制定扶贫日活动方案,组织开展全区“千家民营企业扶助千个贫困村”动员会暨启动仪式、“结对帮扶行动月”、邻里帮扶等特色活动。截止2014年10月22日,全区参与扶贫日活动的单位达2989个、25752人次,开展各类活动959次,募集(包括捐赠)资金2063.56万元,协议(意向)投入资金19.8亿元,慰问贫困群众10729人次。二是定点扶贫取得新成绩。根据省级领导调整情况,年内调整自治区领导联系点8个,全部落实37位自治区四大班子领导的扶贫联系点;结合精准扶贫需要,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工作队员、定点扶贫工作队员等4支力量,整合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选派33777人组建111个工作队、1127个工作分队,进驻全区14353个行政村,实现驻村工作队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全覆盖;中直单位落实帮扶资金(含无偿、有偿和物资折款)1200多万元,区直单位落实帮扶资金约8亿元(含引进资金),干部包户91.06万户、帮扶项目5万多个,累计捐赠资金6000多万元。三是区内对口帮扶和“村企共建”深入推进。全区9个有对口帮扶任务的市共落实帮扶资金1810万元;开展市内对口帮扶的5个市落实帮扶资金3520万元;民营企业投入帮扶资金3.43亿元。四是广东广西扶贫协作不断深化。截止2014年11月底,广东省向我区提供无偿资金及捐物折款4408.95万元,“两广”在经贸合作、园区共建、职业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干部选派培训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完成两期广东帮扶扶贫干部培训班共培训180人。
五、教育扶贫实现新突破。 一是扩大培训补助范围。取消基地培训模式,学历教育培训由2013年前只资助就读于区内98个扶贫培训基地的我区农村贫困户学生,扩大到就读于区内、区外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普通中、高等职业院校、全日制普通一本、二本学校的我区农村贫困户学生;取消资助名额限制,职业教育资助名额从2013年的2.08万人(含续培生),扩大到2014级所有就读职业院校的我区农村贫困户新生;本科(一本、二本)新生补助名额从2013年的1000名,扩大到所有通过全国普通高考录取的一本、二本我区农村贫困户新生;取消资助对象的地域限制,本科(一本、二本)学历教育培训资助范围从国定、区定贫困县农村贫困户学生,扩大到全区各县(市、区)农村贫困户学生,广西扶贫巾帼励志班从只招收百色、河池农村贫困户女生扩大到全区招生。二是提高补助标准。职业学历教育,从2013年每生每学年补助2000元提高到3000元;扶贫巾帼励志班,从2013年每生每学年补助2500元提高到4000元。短期技能培训,2013年每人每期补助1500元,2014年实行分类补助:A类每人每期3500元,B类每人每期3000元,C类每人每期2500元,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人数结算;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按每人每天65元的标准补助,其中参训农民补助50元/人·天。三是“两广”对口帮扶职业教育协作试点正式启动。11月5日,“两广”对口帮扶职业教育协作启动仪式在我区河池市成功举行,“两广”扶贫办签署了《广东对口帮扶广西职业教育协作框架协议》,广东智通人才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8所职业学校签署了《“两广”对口帮扶职业教育“2+1”模式试点协作协议》。截止2014年10月31日,我区农村贫困家庭“两后生”申请职业学历教育人数23854人,同比增加6343人,初审符合条件人数17590人;申请普通高校本科(一本、二本)学历教育人数18276人,同比增加17294人,初审符合条件人数10719人;开展短期技能培训2219人,农民实用技术短期技能培训127565人次。预计到年底所有补助资金全部补助到位,成为全国第一个做到贫困学生应补尽补的省份。
六、减贫任务全面落实。 根据1—9月统计,广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898元,同比增长12.1%,增幅比全国高0.3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8%,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第四季度我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预计今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左右,片区县、重点县及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区平均增幅高1个百分点以上,可全面完成96.6万人的减贫任务。
七、利用外资扶贫和扶贫领域国际合作加强。 一是截止2014年11月底,世界宣明会、行动援助、香港乐施会三家国际NGO组织在广西投入扶贫项目资金2690.48万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可持续农业、教育、卫生、妇女儿童发展、产业发展、能力建设、赈灾等扶贫项目,效果明显。二是努力争取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大力支持,新增中央彩票公益金专项资金规模1.2亿元,新增10个项目县,预计年内完成中央彩票公益金投资10480.17万元。三是广西贫困片区农村扶贫试点示范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立项,列入世界银行贷款2015—2017年财年规划备选项目,贷款额度1亿美元。四是中国—东盟减贫交流中心落户广西,项目纳入《关于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总体方案》。五是国际减贫交流合作不断加强,成功举办4期国际减贫交流培训班。
八、片区扶贫攻坚稳步推进。 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在我区百色市召开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推进会,对片区扶贫攻坚进行再部署。有关部门积极发挥行业扶贫作用,加快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年内修建公路3777公里,其中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2764公里;解决近200万农村人口和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片区农村危房改造7.59万户,已竣工5.11万户,解决近22万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自治区投入49.19亿元,新建、改建一批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学楼、宿舍、食堂等教育设施,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108.7万中小学生;加大片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力度,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五年内广西石漠化面积减少19%,占全国减少总面积的47%,是全国石漠化面积减少最多的省区;片区森林覆盖率达67.8%,比全区平均水平高6个百分点。同时,加快推进广西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预计年内下达投资41.84亿元、资金到位38亿元、完成投资37.11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79.94%、72.6%、70.9%,全面完成大会战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自治区政府为民办实事任务,根据各市的报备情况,实际完成贫困村屯级路1841条1625.897公里,投入40585.7917万元,分别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841条,625.897公里,585.7917万元。
九、扶贫管理不断进步。 一是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自治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片区县、重点县的客观性转移支付补助系数,对片区县、重点县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增幅高于全区平均增幅。二是积极筹措扶贫投入。2014年1—10月,我办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含发展资金、以工代赈、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易地扶贫搬迁、中央彩票公益金等扶贫资金24.65亿元,同比增加3.68亿元。自治区本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85亿元,同比增加近2亿元。三是创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使用方式。加大竞争性和扶贫绩效在资金分配中的权重,鼓励县级开展产业扶贫资金委托金融机构管理、集中使用试点,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民办公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林)场等市场主体带动扶贫对象发展产业。赋予县整合资金权限,由县以扶贫规划及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扶贫及涉农资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四是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创新资金监管方式,探索购买第三方服务开展“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的中期评估和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审计。四是完善扶贫资金绩效考核机制,把扶贫资金监管纳入设区市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拟定广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范扶贫项目立项、审批、实施、检查、验收等工作流程,严格落实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审计检查结果通报等制度。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凝聚扶贫正能量。在广西电视台推出全国首档美丽乡村公益节目《第一书记》,截止10月31日,播出35期,反响强烈,得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高度肯定,通过节目获得捐助资金2433万元;与新华社广西分社合作,成功推出“新华掌媒·扶贫快报”;大力宣传扶贫先进典型,集中宣传广西金秀县原扶贫办主任赵文强同志的先进事迹。截止10月31日,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等中央主流媒体上刊发扶贫宣传报道400篇次,在广西日报刊发扶贫宣传报道200多篇,扶贫宣传报道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00多篇。与《中国扶贫》杂志社合作,于2014年6月1日出版一期《中国扶贫•广西专刊》,大力宣传广西扶贫开发取得的显著成就和成功经验。六是扶贫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成立广西扶贫信息中心,在广西外资扶贫项目管理中心挂牌,增加一个内设处和4名事业编制;投入690万元专项资金,开发建设广西扶贫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