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张《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出台 生态账咋算
日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完成了浙江省湖州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并通过专家组的验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各相关部门、不少地方政府都在进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探索和尝试。那么,专家们对这一表格如何评价?为湖州市编制的表格能否作为其他地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范本?
“全国第一张比较系统全面的市/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封志明研究员介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将一国或地区的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分类加总形成的报表,它综合体现了某一时点上区域自然资源资产的“家底”,反映了一定时期内自然资源的使用状况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湖州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由1张总表、6张主表、72张辅表和大量底表构成。记者发现,总表分别列出三个部分:首先是资产类,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林木资源和矿产资源,这摸清了自然资源资产“家底”;第二部分是负债类,包括资源耗减、环境损害和生态破坏,这反映了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情况;第三部分是资产负债差额,让人们直观地看到了发展所付出的资源资产成本,看看这笔账究竟合算不合算。
以中科院院士孙鸿烈为主任的验收评审委员会认为:“项目组研究提出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明确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框架体系与实施路径,确立了底表—辅表—主表—总表的自然资源资产资源负债表的编制方案,科学而实用。”该委员会进一步指出,“编制完成的2003—2013年湖州市和安吉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基本符合湖州实际。这是全国第一张比较系统全面的市/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示范意义,总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仍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
在专家组看来,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想法,为其他部门和地方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提供了借鉴。不过大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负债”是否合适,资源的价值计量方法是否合理等。
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中科院地理所杨艳昭博士说:“我们在负债表的编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目前收集到的各类自然资源数据在连续性和一致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都进行了换算”。
杨艳昭说,另一个难点,就是自然资源负债核算方法,“我们尝试了多种方法对湖州市的自然资源资产进行核算,比如采用红线调控法与过程核算法对水资源进行计量,采用治理成本法与损害法对环境损害进行核算计量等。”
封志明介绍,这是一个全新领域,没有太多经验可资借鉴,都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的。他说:“专家们给课题组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报告,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能否“放之四海而皆准”
我国东西部自然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差异很大,这样的指标体系能否“放之四海而皆准”?
“我们在做指标的选取过程中,考虑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可扩展性和可推广性。总体看,当前提出的思路、原则、路径等整体框架推广是没有问题的。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我们也尽量考虑到在其他地区未来的推广。”杨艳昭说,自然资源种类繁多,生态环境系统复杂,当前,国际上还没有任何组织完成了一个区域内的全部的自然资源资产的评估。“湖州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了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林木资源。未来,随着承德市以及其他试点地区工作的展开,我们将考虑把矿产资源等加入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来,进一步扩展、修正相关的表式结构和指标体系。”
封志明表示,项目组将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结合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实际需求,进一步简化表式结构、完善方法体系,尽早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评估的“方法库”和“工具箱”,形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技术规范,实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模式化与规范化。“我们还将推动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更新计算机系统,实现由信息录入与处理、数据存储与更新、模型计算以及成果展示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数字化与可视化 。” (记者 齐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