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能人从李荣光身上学经验、树目标
李荣光热爱家乡,富不忘本,在个人艰苦创业取得成功后,带领全屯村民改变艰苦的生产模式,建立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牵头成立了广西第一个由农民自发组织的旅游合作社——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弄拉人年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3500元提高到2014年的9560多元。李荣光的先进事迹在我市广大经济致富能人中引发强烈反响,他们正从李荣光身上找差距、学经验、树目标,欲在家乡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旅游业,带领乡亲一同致富。
——良庆区那陈镇六眼村党支部副书记、致富带头人 刘义振
“我想不管干什么工作,都应该保持一种激情,永远做到对党的事业、对自己的工作激情澎湃。”刘义振对李荣光的事迹感触颇深,“他的人格魅力激励着我前进,这种精神力量也将转化成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
刘义振是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牵头成立了南宁市聚兴隆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规模达到400多亩,会员家庭人均年收入增加1200多元。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他还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村民调整生产结构,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激励村民就业、创业,利用那陈镇的丰富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营建设农家乐、休闲生态度假区等。
“我要以李荣光为榜样,今后吸纳更多群众加入合作社,大家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刘义振说。
——南宁市香提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黄广开
黄广开是青秀区长塘镇定西村的经济能人,早在十多年前,他就敢做“吃螃蟹”的第一人,在当地尝试葡萄种植,如今经营着200多亩葡萄园,种植9个葡萄品种。
“村民在葡萄园工作,不仅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还能学到种植技术。”黄广开说,在农忙季节,园里可以吸纳周边四五十名村民。对于前来学技术的村民,黄广开从来不拒绝,无保留传授技术,带动村民一起做大葡萄产业。“现在村里很多人家都种上了葡萄,少的三四亩、多的十几亩,我希望大伙都能尝到葡萄种植的甜头。”目前,黄广开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葡萄达1000多亩。
“我到过弄拉参观,相比之我们的规模还是小了点,李荣光大石山区的旅游发展思路也激发了我一些新的想法。”黄广开坦言,虽然现在成立了葡萄专业合作社,但经营模式还是比较单一,未来将在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利用定西村现有的农家乐等基础设施,发展观光休闲乡村游产业。
——马山县永州镇经济能人 黄伟
黄伟是一名“80后”的年轻人,近年来,他通过土地流转租用了当地三村村的500多亩地,用于种植百香果,当地村民除了拥有地租收入外,还可以到他的果园里打工,领取每个月近2000元的工资。
“我以为自己做得不错了,但是和李荣光比起来还差得蛮远。”黄伟说,李荣光从产业化入手,依托家乡的地理条件,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依靠发展旅游业来提升乡亲们的收入,这很让他受启发。
正是因为有差距,黄伟才想要谋求更大的进步和发展。近期,他和村民商议之后,决定在继续扩大种植果树的规模外,利用国家和自治区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的历史机遇,发展红色旅游业,进一步提升村民们的收入水平,“让越来越多的乡亲加入共同富裕的行列,提升乡村致富‘含金量’”。
——马山县古零镇小都百综合示范村都乐农舍经营户 潘耀康
今年初,投入超过3000万元的马山县古零镇小都百综合示范村项目顺利通过南宁市考评验收,村民潘耀康很快也忙活起自己的“小事业”。“我的都乐农舍4月18日就开张了,现在每个周末都有很多外地游客前来。”潘耀康是屯里第一户把自家房子改造成农家旅社的,虽然只有6间房,但客满的时候老潘每天能有700多元的房费收入。
“要是村里来了大的旅行团队,房间都不够住,现在村里好几户人家都在装修房子,准备也经营乡村旅社。”潘耀康说小都百有山有水,各方面条件也趋于完善,未来屯里的290多名居民将依靠农业产业化、乡村休闲游等实现经济增长和个人收入的增收。
“李荣光弄拉景区的辐射带动对我们的促进也很大,小都百离弄拉就十多公里,形成了一个旅游观光带,我们更要以李荣光为榜样,把我们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好。”潘耀康说。
(记者 田艳 通讯员 谢蒙龙)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南宁日报评论员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
李荣光是一位能人,富甲一方。他的闪光之处不在于财物上的富足,而是心灵、精神上的富有。
李荣光的家乡马山县弄拉屯曾是一个地处大石山区的贫困村。上个世纪90年代,走出大山的李荣光凭借着艰苦奋斗的干劲发家致富。自己脱贫致富了,可乡亲们还住在山石堆砌的旧屋中“等天要饭”,面对父老乡亲贫困无依的生活,李荣光选择回乡,在他的“字典”里,“一家富不叫富,乡亲们的生活都好了才叫富!”。李荣光以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决心带领乡亲们共同奔向小康。30多年过去,李荣光带领乡亲们因地制宜落实党的富民政策,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2014年,弄拉人年均纯收入9560多元,高出全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千元。
俗话说“靠山吃山”。只有保护并恢复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弄拉才有出路。李荣光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把扶贫攻坚工作抓到位。他顶着大家不理解的压力,提出封山育林。同时坚持不懈地带领全屯乡亲涵养生态,植树造林。经过不懈的努力,一条“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药、果,地上粮”的立体生态农业发展道路,成为解决石漠化治理问题的生动样板。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解决温饱之后,李荣光带头组织村民成立旅游合作社,要让山里的生态资源发挥最大的功用。他先后筹资几千万元建设弄拉生态旅游景区,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先后修通了景区道路,建设了10多个景点、景区,如今弄拉在他的带领下,“穷窝窝”变成了“金窝窝”。
热爱家乡,富不忘本。李荣光自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责任意识,共同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分组审议时,对广西扶贫攻坚寄予厚望。“确保2020年实现困难群众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这不仅是总书记对广西的殷殷希望,更是我们广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使命和责任。当前,南宁市扶贫工作正处于攻坚阶段,任务还很艰巨,全市党员干部要向李荣光学习,常思群众疾苦,善谋帮助群众致富之策,鼓足劲、干实事,克难攻坚,这样才能打赢扶贫攻坚决胜之战,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编辑: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