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庆区:中国嘹啰山歌之乡 歌声传唱美好生活

22.10.2015  11:44

  风光秀丽的凤亭湖

  为弘扬优秀民间文化,打造良庆文化品牌,服务五象新区开发建设,南宁月月旅游节暨良庆区2015年“嘹啰山歌”民俗文化旅游节将于10月24日启动。今日起,本报将以“人文良庆”“山水良庆”“生态良庆”“美食良庆”“魅力良庆”五大板块,带你领略良庆区的传统民俗、奇山秀水、特色美食,展示良庆区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五象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魅力。

  良庆区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丰富,以嘹啰山歌为龙头,深植于民间的香火龙舞、香火球、斑鸠调、陶艺、师公戏、采茶戏、口含火犁头、过火炼、过刀山等一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张亮丽的人文名片。

  近年来,良庆区党委、政府通过实施良庆文化营造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城区发展软实力,建立了一批民间文化传承基地,培养了一批民间文化传承人,有效地保护了民间文化遗产,使嘹啰山歌等民间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嘹啰山歌 

  嘹啰山歌

  ●2013年良庆区获“中国嘹啰山歌之乡”称号

  ●2014年良庆嘹啰山歌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嘹啰山歌源自良庆壮族村寨曾经流行的一种抛鸡选婿风俗。待选的壮家后生为吸引女方关注,高声呼喊  “嘹啰”(壮语意为“看啰”),若有幸接到鸡也喊“嘹啰”(壮语意为“笑啰”)。这一热闹喜庆的壮家风俗以“嘹啰”开腔而歌,逐渐形成以“嘹啰”二字起头的固定演唱形式,遂称“嘹啰山歌”。

  嘹啰山歌在良庆区所辖良庆、那马、大塘、那陈、南晓五镇流行,抛鸡选婿习俗形成的“毬丝歌会”是嘹啰山歌手的盛会。壮族未婚男女互表爱慕之情,用家禽羽毛编织成球形作为定情之物,即为毬丝。当“嘹啰”唱到两情默契时,即把毬丝赠送对方。2014年良庆“毬丝歌会”项目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嘹啰山歌内容丰富,既是男女互表爱慕之情的“丘比特之箭”,又是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教育的道德准绳,是传唱生活生产知识的“百科全书”。良庆区80%的农民唱嘹啰山歌,在壮民传统节日、婚嫁、生日寿宴或各种庆典上,嘹啰山歌是必不可少的节目。目前,良庆区有嘹啰山歌基地5个,嘹啰山歌协会1个,嘹啰山歌歌队50多支,嘹啰山歌歌手1万多人,是南宁市民间歌队最多的城区之一。

  良庆区嘹啰山歌队不仅在本地走村串巷演出,还活跃在南宁乡村(社区)文艺大展演舞台上,足迹遍及区内外。2012年12月,在江西婺源举办的首届中国山歌大赛中,良庆区那马镇嘹啰山歌队以一曲质朴的壮族《敬酒礼仪歌》脱颖而出,摘得银奖。

  2009年以来,良庆区投入595万元,在各镇建设了17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展示壮族嘹啰山歌文化艺术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良庆嘹啰山歌推陈出新成为宣传党的政策、村规民约、好人好事的“大广播”,既丰富了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又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香火龙

  ●2010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香火龙舞原为“火龙窑”点火仪式,清代从广东佛山石湾镇传入良庆缸瓦窑村,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自清乾隆以来,邕江边的缸瓦窑村盛产的陶瓷产品凭借邕江水路远销各地,制陶业十分兴旺。为娱人娱神,求得神明护佑,让烧制成功的陶品质量好,制陶人每年中秋举行烧窑点火仪式,夜间那一孔孔陶窑熠熠生辉,犹如云中若断若续、若隐若现的火龙。

  随后,当地人模仿点火烧窑仪式,用竹篾、树枝扎成龙骨,缠上仙人掌等软韧植物枝竿,挂上排灯,插满香头,制成香火龙,舞着香火龙巡游,此活动逐渐演变成一项祈求平安吉祥的民间舞蹈——香火龙舞。每逢农历八月十四、十五、十六日晚举行游龙活动,其时,香火龙在缸瓦窑村及四邻八乡穿街过巷巡游,在烟花爆竹和锣鼓声中腾飞,场面壮观,称“火龙游镇”。游龙活动结束后,人们把香火龙抛进邕江,以示龙归大海。

  香火龙舞有别于其他舞龙民俗活动,舞蹈语言明确,有一整套舞蹈动作,舞蹈动律强烈,既有舞蹈特点又有传统商业意蕴,是壮族民间舞蹈的奇葩,对了解南宁乃至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舞蹈艺术和商业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香火龙舞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多是民间自发组织。良庆区成立以来,香火龙舞得到了妥善保护和传承。良庆区制定了《“南宁香火龙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案》,并于2009年举办了首届香火龙民俗文化旅游节,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受到市民欢迎。

  香火球 

   香火球

  ●2008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香火球起源于良庆区南晓镇古元村,流传于良庆南晓、大塘一带,是一项壮族传统民间体育竞技活动,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香火球的来历有一段传说:300多年前的古元村,渺无人烟,因长有许多高大的苦楝树而得名“古楝”。建村伊始,农作物人兽争食,眼看丰收在望,却被鸟鼠抢食一空。人们得到神明启迪后,用鸡毛制作老鹰状的球体在田地上悬挂保护农作物,而获得丰收。因球中插香,故称“香火球”,亦称“丰收球”。自那以后,古元村等地村民便会在春节期间制作大量香火球,祈祷丰年,再将其悬挂在庄稼地里保护庄稼,并用来娱乐比赛。

  而后,香火球逐渐演变成类似于羽毛球的体育竞技活动。开始是村中男性结合习武开展的民间体育健身活动,后来女性也加入娱乐和比赛;开始在村中姓氏同族间进行,后来迅速向北至大塘、南至钦州等地传播,成为当地一项重要体育活动。

  作为岭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壮族传统体育活动,香火球以其竞技性和娱乐性,在当地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对研究壮族体育文化、促进壮民族体育发展、丰富人民群众文体生活有着积极作用。

   那马龙狮

  2008年列入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那马龙狮队由群众于1998年自发组建,有男女队,聘请广西有名的民间龙狮舞教头按照龙狮比赛国家规则培训。龙狮队设备齐全,队员舞技高超,平时受邀参加民间节庆活动,多次应邀出席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节庆表演活动,并代表南宁、广西参加多项赛事,均获优异成绩。(记者 田艳 图片由良庆区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梁丽玲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
暴雨致南宁250个用电户停电 应急抢修全部恢复供电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通讯员 肖军)昨日,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