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庆区:坛板坡综合示范村建设小记
一年前,这里是良庆区那马镇最贫困的村屯,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一年后,这里“化茧成蝶”,实现华丽变身,要建设成为“南宁最好、广西甚至全国一流”的综合示范村、新农村示范点和现代农业示范点。这里就是坛良村坛板坡,一个总理寄予重托的村庄,一个新崛起的美丽新村。
从我市村屯的“后进生”到生态乡村的“新样本”,坛良村坛板坡在各界帮助下,利用一年多的时间,从改善村庄环境、促进产业发展和规范加强村内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完成了坛板坡综合示范村建设任务。一个石山环绕、人均耕地不足3亩的贫瘠小山村,变身为一个路通水通、清洁美丽、产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年变化胜过500年
曾经的破旧泥砖房被一栋栋楼房取代。
“坛板面貌日益新,村容村貌变化大,家乡风景美如画……”每到喜庆的日子,在坛板坡的村民集会上,大伙总用动听的嘹啰山歌,表达对坛板坡发生巨大变化的喜悦。
一栋栋风格统一、具有壮乡特色的民宅拔地而起,道路变得宽阔平坦,芒果树、扁桃树、木菠萝树遍布全坡……家乡的巨大蜕变,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家都知道,这些变化来之不易。
“我们村明朝开始建村,这一年的变化,胜过过去500年!”75岁的坛良村小学退休教师黄益亨感慨万千。在坛板坡生活了几十年的潘群英,过去根本不敢想象自己能走上花园景观步道般的巷道,更想不到村里很快就有了戏台、灯光球场甚至巨大的电子显示屏,这些都是城市社区才有的“硬件”。
2013年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冒雨来到坛板坡调研,并向村民承诺,要把“水”和“路”的问题解决好,从此拉开了坛板坡综合示范村建设的大幕。
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在自治区、市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村内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用水难、排水难”的问题,大大改善了坛板坡的村容村貌,打造了“点—线—片”结合、“路—树—塘”协调的整体景观效果。
截至2014年12月底,坛良村坛板坡综合示范村共有34个项目开工建设,建成32项(跨思令江的交通桥和坛良小学两个项目按计划将分别于今年3月和9月建成投入使用),累计完成投资1.48亿元,其中涉及财政性投资累计完成约1.1亿元,4个农业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3050万元,回建安置群众自筹完成投资846.8万元。
村容村貌五大改善
新建成的村级文化广场干净整洁。
粉墙绿瓦、绿树掩映、村道整洁……坛板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道路交通
通过建设通镇、通村、通屯、坡内道路,共9.97公里,新建环村路和村内道路10条共3.99公里,硬化巷道40条共5公里,打通村内和村外连接的交通要道,解决了村民出行的问题。
●供排水设施
开展农村人饮工程建设,铺设自来水管3130米,完善坛板坡自来水管网,实现户户通自来水;结合道路建设开展排水排污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铺设排水沟约2公里,铺设污水管约2公里,建设垃圾焚烧炉1座,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村民的内涝以及排污不畅而导致的污水横流问题。
●电力通讯设施
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将村内60kVA (千伏安)的变压器更换为一个500kVA (千伏安)和一个300kVA (千伏安)的变压器,结合路网建设对村内电网进行了改造,改变了坛良村一直以来电压低,农民私拉乱建的状况。在村内安装了20个摄像头,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村内安全和治安状况进行监管。村委开通了6995信息服务平台,运用通信网络形成村内各户之间及与公安系统的热线沟通。
●乡村风貌
结合村民使用需求和壮族民居特点,对全村215栋房屋进行城乡风貌改造,并对30余栋具有乡村特色的老屋进行换瓦和修整。按照“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思路,见缝插绿,重点种植当地特色果树,对村内道路和空地进行绿化美化,设置生态停车位,在主村道上设置太阳能路灯,对村内环境实施绿化、美化、亮化。
●公共服务设施
修建村委会综合办公楼、五保村、文化戏台、篮球场、公共活动广场、休闲长廊、健身设施、农贸市场,完善村内服务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条件。
产业发展大突破
村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并取得初步成效。
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变成了工人,增加了收入。
1月20日上午,坛板坡村民黄春美和村里十多名妇女按时来到“家门口”的百圣美川现代农业产业园上班。“种植是我们最擅长的,种南瓜、西瓜、草莓,天天有工做,天天有钱收。” 黄春美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她将自家十多亩土地进行土地流转后,就从农民变成了农业产业工人。稳定的收入让黄春美觉得日子过得美滋滋的:“统一规划以后,这里变漂亮了,我们的生活更有奔头了。”
据了解,以特色果蔬种植为主的百圣美川现代农业产业园,给坛板坡村民提供了40个农业工人岗位和50多个建筑工人岗位。产业园从2014年7月开始接待农业观光,目前已接待约5万人次。现在,基地建设已接近尾声。明年,产业园产值可以达到5000万元,农业休闲区也将加快建设步伐,届时将为附近村民提供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同时带动农民发展“农家乐”致富。
在推进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坛板坡周边引进了振企农业、桂洁、百圣美川和幸福集团4家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发展火龙果、柑橘、大棚果蔬、铁皮石斛等四大产业。“大家现在看到的大棚和各种果苗,明年将果实累累。”良庆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廖胜奕说,4家农业龙头企业如同4只“大金牛”,将带动坛板坡的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成为农村致富的新典范。
坛板产业发展之路
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大棚。
第一步:成立坛板农业专业合作社,促进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和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全坡土地承包经营确权面积达1380亩,流转土地面积超过4000亩。
第二步:推进土地整治以及农田水利灌溉等农业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良庆区以坛良村坛板坡为核心,对周边1万亩土地实施土地整治,平整土地34.1万平方米,修建机耕道及硬化通屯道路35.6公里,排水沟完成开挖、砌筑4.9公里,提高了土地质量和使用效率;对3个山塘进行加固,新建放水设施、交通桥,改造防汛抢险道路、溢洪道加固等共4座,新建蓄水池9座,铺设管路66公里,增加节水灌溉面积3570亩,有效解决防洪防涝和山地灌溉难的问题。
第三步:引进龙头企业入驻示范区,发展现代农业。先后引进有实力、示范带动力强的4家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和1家龟鳖养殖企业入驻示范区,共租赁土地4360亩。实施产业经营组织化、基地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投入要素集成化、经营产业化的“五化”建设,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截至目前,火龙果基地立柱搭架1600亩,果苗种植750亩;优质柑基地果苗种植890亩;果蔬基地果蔬标准大棚搭建150亩,其他地块已种植黄秋葵、草莓等作物面积185亩;石斛基地建设大棚共160亩,其中已制作网床并种植5.5万平方米。
通过土地流转,坛板坡农民获得了土地流转租金收入;通过与企业合作,农民到4个企业务工,获取务农收入;通过就业培训,农民实现了在本地就业及外出打工。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提高到4580元,预计2014年增加至9250元,农民增收实现巨大突破。
乡风文明大提升
曾经的“缺水坡”通上了自来水。
党群关系和谐——村内推行为民办实事承诺制度和践诺“联评”机制,发放“承诺需求卡”,收集群众意见,由“两委”班子、班子成员及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认领“群众需求”,同时,对承诺事项实行台账制动态管理,承诺一项、立案一项,兑现一项、销号一项,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实行“1+x”党员挂点模式,以血缘、宗亲、亲情、友情为纽带,每名党员与其亲近的叔伯兄弟、邻居好友进行亲情连线,分片包干、联系到户、责任到人,促进重大事务形成共识。
村内民主自治——推行 “一组两会”协商自治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组建由15名党员组成的党小组、由26名户主代表组成的户代会、由5名会员组成的理事会,健全完善《“一组两会”协商自治章程》《党小组工作制度》《户主会工作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村民民主监督制度》等5项配套运行机制,实行重大事项公开,过程让群众参与。
2014年以来,通过“一组两会”,协商落实了280多户村民的土地流转工作,完成215户风貌改造、环村南路的测量建设等。制定坛板坡村规民约,对坡内公共设施的维护、“生态乡村”建设、绿化养护等问题进行具体规定,由理事会具体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监督。村规民约成为推进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工作的有效载体。
技能、素质提升——良庆区结合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在坛良村建成农村党员培训中心,建立师资库,与示范村同步投入使用,依托培训中心,对坛良村换届后新一届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干部进行全员轮训,开展2期村“两委”班子成员、致富能人、党员群众代表培训。组织开展“美丽示范户”“美丽大嫂”清洁乡村等评比活动,邀请专业教师,在坛良村开展文明礼仪培训,结合嘹啰山歌、文体节目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文明新风尚,形成乡风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如今的坛板坡已全面改观,不仅完成了总理要解决“水”和“路”的问题的嘱咐,也逐步达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要求。一个全市“四最”新农村的轮廓已然显现:先天基础最差的综合示范村、建设规格最高的综合示范村、建设规模最大的综合示范村、受益人口最多的综合示范村。
2014年10月28日,国务院李克强总理给坛板坡的乡亲们回信,充分肯定了坛板坡的变化,希望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勇敢尝试,努力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带动周边乡村一起加快发展。 (记者 田艳/文 周旋/图)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