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庆区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成绩斐然

18.01.2015  15:35

  近年来,良庆区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基础设施薄弱、综治管理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全力提升社区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形成了流动人员积极融入辖区,积极参与服务社区活动的良好局面。

   三有一化 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2014年5月,良庆区志愿社区新办公楼正式启用。这栋四层楼的建筑有业务办公用房约800平方米,仅一楼的办证大厅就达到100多平方米。“从8平方米到800平方米,整整扩大了10倍,现在不管是办公还是居民办事,都不再‘憋屈’。”志远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滕源感触尤为深刻。

  过去,志远社区由于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长期租用私人民宅办公,一个80平方米的私宅,一楼是居委会。不仅工作人员归属感不强,群众办事也不方便。2013年,志远社区办公楼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城区投入150万元,一年后竣工投入使用。

  近年来,良庆区围绕社区“三有一化”(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积极协调规划、土地、建设等有关部门,合力解决社区无办公用房或办公用房紧张问题,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城市社区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通过购买、新建、扩建等方式,实现每个社区都有自己办公楼的目标。

  目前,良庆区10个城市社区有9个居委会服务用房建筑达500平方米以上,其中1个用房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以上。今年,良庆区将重点打造志远、玉泉、阳光3个社区,并把社区的工作重心,由行政事务向为“老、少、弱、残”居民服务转变,努力提高社区服务居民的能力。另外,城区还将加大社区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围绕党组织建设、服务平台建设、困难党员群众关怀等方面广泛开展活动。

   一组两会 解决社区麻烦事

  走进金象社区金沙碧园小区,居民们说得最多也最高兴的事情是小区里装上了摄像头。小区居民曾庆玲指着安装在高处的摄像头告诉记者,“以前这里小偷小摸很多,现在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生活在这里也放心安全多了。

  其实,金沙碧园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商品房小区,而是一栋栋独立的居民自建房组成的一个四通八达的开放式小区。小区内有154栋自建房,每栋有四五层高,住户大多是租房的外来人口,人员复杂。

  针对私宅小区管理难、治安乱等问题,金象社区指导私宅小区成立党支部和私宅业主委员会,通过业主交费、街道扶持等模式,推行私宅小区物业化管理,聘请专人负责保洁、保安等日常事务,同时与公安派出所协调联动,加强巡防,在社区设置监控点,实行24小时监控,有效地解决了敞开式小区治安防控难问题。

  在私宅进行物业化管理的基础上,社区还试点推行“一组两会”协商自治机制。通过业主大会推选业主代表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形成“党小组提议—业主代表大会决议—业主委员会执行”的群众协商自治机制,有效地解决辖区内私宅小区公共事务管理缺乏“领头人”、居民参与积极性不够高、决策难以推进等困难和问题,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民事民商、民事民办”的管理格局。

  金象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蔡永强说,推行“一组两会”以来,社区对辖区内道路硬化、安防工程、便民工程等事项进行协商决策,落实18万元资金,对建设路南一里、南四里等4个街巷改造项目进行建设,新安装小巷铁门66个、路灯43盏。

  民族之家 先锋引领党群和谐

  成立于2002年大沙田街道银海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流动人口较大的混合型社区,少数民族人口17600人(其中15000人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占社区总人口22000人的80%。银海社区党支部在尊重少数民族居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基础上,创建“民族之家”,把少数民族居民融合到本地社会中,促进了社会和谐及民族团结。2014年,银海社区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银海社区在辖区内实行代表联系管理制度,通过民主推荐等形式,从少数民族党员群众有影响力、号召力的人中选出30名代表,每名代表联系管理10名至20名少数民族党员群众,通过他们带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遵纪守法,促进民族团结。

  社区还以先锋示范岗为骨干成立“就业帮帮团”,开通“亲亲一家人”Q群,专门为少数民族家庭提供工厂招工、家政服务等用工信息服务,成立社区少数民族就业培训室,免费为少数民族群众举办定向技能培训班。

  另外,银海社区按照“先锋示范岗带头、党员志愿者为主、社区志愿者参与”的运作模式,通过“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大力开展“结对帮扶促和谐”“能帮就帮‘四关爱’”“就学帮扶”等活动,帮扶关爱少数民族农民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困难群体,推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专业化,让“民族之家”成为少数民族居民的“娘家”,营造共居一地、共保安宁的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