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以节约集约用地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7.06.2016  22:16
    在第26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时代强音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激荡回旋。
    两年前的5月份,一场名为“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的行动在江苏大地启动,上演了一幕东部较发达地区转型升级的重量级“大片”。进入第三个年头,成效几何,后续“剧情”是否依然值得期待?“‘十二五’时期,江苏省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规模由每亿元780亩下降到520亩,下降33%;建设用地亩均GDP产出水平由每亩12.8万元增长到19.2万元,增长50%。”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闽向记者介绍说,今年江苏共有12个县(市)获评全国节约集约模范县(市)。
    “双提升”行动,正一步一个脚印向纵深走去。3月24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益,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两个率先”提供有力支撑。近期,省国土资源厅还将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经信委共同制定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的力度,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过剩”入手去产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6月15日下午,在常州市武进区江苏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记者目睹了一幕惊艳“变身”:眼前本来是一片脚手架的“丛林”,但在进入一栋巨大厂房后,忽然出现一处时尚现代的办公场所。
    “这是在旧厂房基础上搭建的内景区,已经投入使用,刚刚拍完一部偶像剧。”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黄哲斌介绍说,影视基地的“前东家”是常州减速机总厂,这个厂压缩产能后搬进了西边的工业园,闲置了9.35万平方米厂房。为支持产能过剩行业盘活土地资产,管委会与两家民营企业共同出资收回,在旧厂房的基础上改造建设不同风格题材的五大影视场景区,打造完整的影视生态产业链,每年可接待剧组30~50个,带动1万人就业,有效推动了文化产业集聚。
      “变身”后,企业的产出效益和发展前景今非昔比。此外,根据今年国土资源部门出台的新政,影视基地所持土地虽然由传统的工业用地变为文化产业用地,但5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
    一天后,在南通开发区双逸创业园,记者再次眼前一亮。
    这家号称“拎包入住”、为“想做老板”到“做成老板”提供全套创业生态链的创业园,占地80亩。公司总经理江卫介绍说,他们集团通过司法拍卖取得破产粮食加工企业——南通华东粮仓米业公司的废旧工业用地,在拆除原有厂房后新建27栋标准单体6层厂房以及企业服务中心和科创大厦。2015年当年建设当年招商,创业园一期已建成10万平方米,租售比例超过90%。
    数据最有说服力:同样80亩地,项目投资由2亿元增至10亿元,总建筑面积由4.31万平方米增加至23.15万平方米,投资强度由每亩250万元提高到每亩1250万元,容积率由0.81提高到4.3。
    “对于增加的建设容积率,国土资源部门未增收土地出让金。”江卫补充介绍道。
    有观点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在要素市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实际上是一场存量革命。换言之,就是要化解过剩产能和低效无效要素。
具体到土地要素,同样面临“过剩”。统计显示,我国工矿仓储用地占城镇用地的28%,东部地区更高达近3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城市工业用地占比,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不尽合理。
      在“双提升行动”中,江苏人看到了硬币的另一面。无论是过多过剩的工业用地,还是“僵尸企业”的低效闲置土地,只要能盘活用好,就可以为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充足“弹药”。
从“无偿”入手补短板,转变土地供应方式
    对江苏这样的发达地区而言,缺地已成了一种常态。然而,在客观需求强劲的同时,土地的粗放利用和浪费也不容忽视。据了解,我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占城镇用地的比例远高出国标要求,并且取得方式多为无偿划拨,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偏低。
    造成土地不能尽其用,土地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的主要原因,在于“无偿”。采访中,多位专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用地者自觉产生用好土地的动力,是最佳的改革办法。
    去年3月,南通市进行了一项全新的探索,将市政务中心北侧平面停车场重新规划设计后公开挂牌出让用于立体停车楼建设。
      据南通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魏钦稳介绍,市政务中心位于新旧城区交界处,其北侧的停车场面积仅6814平方米,可容纳车位极其有限,前来办事的群众时常违章将车停在道路上。为解决停车难问题,市政府决定以有偿出让方式供地,并将该地块由纯粹的停车场用地规划为商务及社会停车场用地,建设停车综合楼。
    指着正在进行内外装修的停车楼,魏钦稳告诉记者,新楼一共16层,其中2~8层为停车场,停车位由200个增加到653个, 建筑面积不大于2.35万平方米, 容积率达到3.4。同时,国有企业南通国盛城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2085万元总价款竞得土地后,国有资本增加,并且可以抵押、转让,可谓一举多得。
    “全国政务中心及附属设施一般都采用无偿划拨供地,南通率先探索了停车楼项目用地有偿出让,促进节约集约用地,顺应了国家土地有偿制度改革潮流,值得借鉴和推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严金明教授如此评价。
    “泰州经验”——有偿出让地下空间使用权,同样值得学习。泰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兴国介绍,2010年起,泰州医药高新区探索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模式,在全省率先建设地下新能源站,按照地表、地下分层的方式挂牌出让,开创了江苏省工业用地出让地下空间的先河。
      “推进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改革,也是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的重要举措。”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处副处长吴飞表示,变工业用地一次性出让为弹性年期出让,与企业的产业生命周期相吻合,实行租让结合、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相对灵活的供地方式,将更好地促进生产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益。
    日前,泰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改革 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的实施方案》,采用“建设期+投产期+剩余年限使用期”的方式,实行土地弹性出让,为中小企业起步降低门槛。
    为发展大数据产业,常州市钟楼开发区与中兴能源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出资建设数万平方厂房毛坯房交付企业使用,双方约定待项目达到一定规模后实现IPO上市,再将交付给企业使用的机房楼、办公楼建设成本、租金以及其他优惠以整体出让的形式折价入股,以“先租后让”实现互惠共赢。
从“布局”入手拓空间,创新节约用地模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江苏省土地管理者和使用者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以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重点,踊跃探索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总结出一大批具有开拓性的好经验,催生了一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好模式。
    建高标准厂房向“空中要地”。据介绍,为支持“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与省经信委一同推广高标准厂房的建设和使用,几年下来,形成了规模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用地集约、效益集显的新格局。
    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地,拓展建设用地空间。位于淮安市建淮乡的国信燃气发电厂,占地约300亩,项目总投资额约为50亿元,亩均投资额达2000万元,是苏北地区第一座天然气发电厂,一期工程建设两台200MW燃气-蒸气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已投产。
      “当初在项目选址时,淮安区委、区政府就从节约集约土地考虑,严把项目规划关,要求企业利用郊区未利用土地,经多次实地采点,选定未利用的土地(苇地)进行开发建设,该项目不占用农用地和耕地,给淮安区大项目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淮安区国土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综合利用空间、打造立体布局。泰州医药高新区以土地节约集约引领规划,大力开发地下空间,推进综合管廊的立体化建设。5.3米宽、3.7米高、1公里长的综合管廊,被戏称为“公共设施的集体宿舍”,内设空调管道、自来水、消防、热水、蒸汽管道、高压线缆、弱电管道等,集成了电力、通讯、空调、蒸汽管道(线)等各类收纳管线。同时,高压输电线走廊与绿化、道路实行土地分层共用,节约基础设施道路用地。据统计,全区已开发利用地下空间66万平方米,有效节约土地面积500余亩。
    “双提升”,这场立足于一省一域的自发行动与国家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谋而合,归根结底都是要围绕“优化”做文章,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的成色。采访中,多位江苏国土人都表示,节地增效仍将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