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英雄足迹]"排雷英雄"黄岳飞:永远冲在困难最前面
广西新闻网 记者 陈创明
“排雷英雄”黄岳飞转业回到地方。10年后接受记者的采访。 广西新闻网 记者 陈创明摄
30多年前,为了当兵,湖南岳阳的黄四龙改名为黄岳飞,立志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军校毕业本可以留校做老师,他却回到部队和战友参加边境排雷大会战。地雷阵面前,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让给战友。他要确保身后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安全的。
精忠报国 效命争雷场
1993年6月,中越边境第一次大排雷拉开了序幕。黄岳飞带领排雷队进驻靖西、那坡边境一带。山高坡陡,植被茂密,气候炎热潮湿,雷场情况非常复杂,地雷遍布,水里有,山腰里有,连石缝里也有。
尽管事隔多年,黄岳飞说到排雷如数家珍。1993年他准备打报告转业到地方,听到边境要排雷,从军校工兵专业毕业的他主动请缨,担任排雷队长。在请战书上他写到:“壮士何慷慨,志欲为边疆。临难不顾死,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雷场”。
1994年6月15日,排雷队在107号界碑作业时,一枚地雷被炸药的冲击波震到界碑旁,这是一枚29式防步兵绊发雷,平时可以通过引爆解决问题,由于地雷离界碑太近了,常规用炸药引爆,会毁坏神圣的界碑。黄岳飞决定人工排除,命令:“全体注意,退后三步,就地隐蔽。”说完自己匍匐过去,当爬到地雷旁发现,这个地雷拉火栓已经脱落,只要拿起地雷击发撞针就会引起爆炸。
黄岳飞从包里取出保险销,以往他将插进击针上部的销孔,地雷就处在安全状态。由于地雷销孔已被黄泥塞满,他果断地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死死捏住只有半厘米的击针上部,用另外一只右手旋开引信盖,黄岳飞驯服这颗地雷,战友为他欢呼。黄岳飞告诉记者,保护界碑,这是他必须做的,因为界碑是国家主权的象征,神圣不可破坏。
学好知识 与“死神 ” 抗争
与“死神”抗争,光有勇气是远远不够的。
早在1984年黄岳飞在长沙工程兵学院就读期间,就阅读了中外有关地雷方面知识的书籍,摘抄各种排雷的办法。在实践中,黄岳飞能够熟练掌握近百种地雷的排除办法。总结出十多种切实可行的排雷作业小经验,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1998年10月24日,百南雷场,路边摆着几根搭成五星的竹子,他认为这是一种五星布雷,肉眼很难看出,经过检查果不出所料,只要碰中竹竿瞬间就会把人炸翻。
他带领全队官兵在两次边境大排雷中清除雷场79个,面积600多万平方米,排除各种地雷5.8万余枚,恢复和开辟边境通道65条,向地方政府和边境群众移交山林地和可耕种面积12万亩,最突出的是,排这么多地雷,全队官兵无一人伤亡,创下世界排雷史上的奇迹。黄岳飞也获得广州军区授予“排雷英雄”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
离开雷场 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0年黄岳飞回到桂林七星区武装部工作。2015年11月调到七星区政府部门工作。桂林正在打造旅游胜地,七星区下关城中村位于江边是改造重点,这个村拆迁成为七星区政府最头痛的一件事情。很多朋友告诉他,这个“雷”不要碰,一不小心就炸开了,受伤的就是你。负责城中村改造招商工作的黄岳飞不信这个邪,他和同事走进这个“雷场”,白天深入村里调查,晚上大家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岳飞想到给下关村民写信,第一封叫幸福账单,剖析了农民住房情况和收入情况,通过算账让下关村农民了解改造之后,农民居住环境更好,腰包更鼓。第二封信叫向幸福出发,解析了城中村改造到底给农民带来什么好处,解答当地农民提出的问题。第三封信叫幸福就在脚下,彼此之间达成共识,原本针锋相对的矛盾得到了化解,农民与开发商精诚合作,共同走出一条幸福路。
农民收到三封信后,工作人员下村解读,农民的后顾之忧解除了,下关城中村改造得到顺利进行。
怎么想起给下关城中村农民写信?黄岳飞回答:这都是在部队锻炼出来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坚持,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相信就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 编辑:陈丽婕 作者:陈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