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的董子健,让人两次联想到58岁的葛优
2013年时,我在电影《青春派》里第一次见到演员董子健,那也是他第一次演戏,演一个和他年龄、身份都差不多的高中生。后来,因为在这部电影里自然的表现,他获得了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
再看到董子健时,已经是2015年,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这一年,“少年”井喷——董子健一口气带来五部电影:《少年班》、《少年巴比伦》、《山河故人》、《六弄咖啡馆》、《德兰》。演的仍然是各种类型的少年——学霸型的少年班天才、糖精厂倒三班的年轻工人、2025年的未来少年…… 董子健说自己的青春很平淡,没有多少叛逆、越轨、不羁,拍青春片恰好是一种经历。
但经历过银幕上各种反叛、残酷、出格的青春之后,董子健还是董子健,和他演过的任何一类青年都不那么相同。采访过他的媒体给了他一些特别的形容词,比如“老少年”,又比如“非典型小鲜肉”,表达的其实都是同一个意思:这个年轻人身上有一些和他22岁的年龄不太相称的老成。
这种老成,你见他第一眼就能感觉得到——他很少搞出那些需要消耗一瓶发胶的造型,并不正襟危坐严阵以待媒体采访,反而像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老演员,轻松、随意,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这种老成还渗透在他的心态里——比如刚刚开始有走红的迹象,就开始做好了“慢下来”的准备;刚刚才20出头,正是很多人渴望逃出父母管束出去闯一闯的年纪,心愿却是“多陪陪家人”。尤其,他要陪伴的家人之一、他的母亲,还是业内以干练闻名、捧出过李冰冰范冰冰的中国第一代文化经纪人王京花。 总之,如果董子健不是长着一张稚气未脱的脸,我会以为坐在我对面的是葛优老师。
贾樟柯是我男神
不可否认,因为王京花的人脉,董子健一出道就拿到了好资源。2012年,正在念高三的他进了刘杰导演的《青春派》剧组,演男一号。当年正在大陆选址拍摄《聂隐娘》的侯孝贤导演,也来剧组客串,演出了异常搞笑的一幕。
侯孝贤进剧组的时候,董子健刚好也在。当时的他尽管听过侯孝贤的名字,却谈不上了解。等到后来发现自己其实看过《悲情城市》的时候,已经错过了与大师的会面。直到今年戛纳,《聂隐娘》和《山河故人》同时入围金棕榈奖提名影片。
当年18岁的董子健,既不是个DVD发烧友,也没有演戏经验,更没有对哪位大师的顶礼膜拜。但这些都不能阻碍一颗爱电影的种子悄悄萌芽。拍完《青春派》后,他去美国留学,一年之后准备选择国际政治专业就读。“但是到了第二年,还是觉得离不开电影”,于是选择回国,进了中戏读电影
。 也是在那一年,董子健遇到了贾樟柯。“他说正在为《山河故人》选角,看到我演的《青春派》,觉得很自然,就来找我聊,聊了大概20分钟,跟我讲了《山河故人》的概念、情节,讲完就走了。很久都没再联系,当时我已经觉得完了,没戏了。没想到几个月之后,他又找到我,还写了一整页的导演阐述给我看。当时我真的激动得手都发抖,想想看,导演专门为我写东西哎!”
董子健把贾樟柯奉为自己的“男神”。这部电影让他第一次走上戛纳的红毯。“在戛纳放映结束之后,全场掌声雷动,当时我真的有点激动,想哭。”国外导演对他演出的2025年留学澳洲少年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我长了一张很未来的脸。”
身在另一种“少年班”
在《少年班》里,董子健演的“吴未”其实就是导演肖洋本人——1994级少年班成员,本以为自己智商过人,其实只是被特别安插在一群天才中间的普通人,像条鲶鱼一样,搅动着其他名贵鱼种,好让他们保持年轻人的朝气,以及,优越感。
拿到剧本的时候,董子健有许多选择——帅气的“麦克”、神神叨叨的“王大法”、天才“方厚正”,和平淡无奇的“吴未”一起摆在他面前。公司希望他选择“麦克”,“他们觉得我演loser演太多了,都是又丑又普通,还没有happy ending的,是时候演个帅哥挑战一下。”
但他却执意要选“吴未”,“打死我也要演吴未,反正我长得也不帅,就让我演吴未吧。”导演听说之后,表情比较复杂。“后来我才知道,吴未就是导演本人,而且他一开始就照着我来写吴未,想我来演。”
《少年班》有一句标语:“生为天才,I’m sorry。”身为王京花的儿子,董子健也像是进了另一种“少年班”——起点高,资源好,受照顾,被偏爱……给旁人带去压迫感的同时,也无形间为自己的未来加压。
看得出,董子健并不希望媒体一提及自己的名字就立刻反应到他母亲。当得知自己的宣传材料末尾附加的是王京花的手机号码时,他笑了:“是吗?这么做真的太二了,改一下吧。”但现在,他是王京花自己创业的公司“拾捌文化”的艺人,免不了被人与他的母亲相提并论。
私下,他一点都不叛逆,和母亲的关系融洽又自由。尽管王京花被称为“艺人的黄埔军校”,董子健却认为在演戏方面没有受教,“她对我更多的是人生的帮助,她总是给我自由选择的权利,告诉我即使选择错了,也要自己去承受。”
网络上,搜索董子健,总会看到一张他被李冰冰亲吻脸颊的照片。而从小跟着母亲出入明星堆什么感觉,也是董子健经常被人问起的话题。“大家活着什么感觉我就是什么感觉。”董子健说,语气波澜不惊。
但从小就把娱乐圈看成普通生活——这种平常心本身就是一种特异。“名利很好,但是站得越高腰就弯得越低。我喜欢的是演戏,我希望的是演好了戏,名利自然跟来,而不是去用各种曝光、炒作、绯闻追名逐利。作为一个20出头的人,如果只是去追求名利,我会看不起我自己。”
不过,在这个明星和演员分得越来越开,“职业明星”越来越风光无限的年代,董子健的“我不明白要去争什么”,似乎缺少几分欲望和野心。而众所周知,在明星这个行业,平常心的推动力远不如虚荣心来得大。
如果将来因为名气不够错过了一些大制作,会不会觉得遗憾?董子健的回答是:“人活着就有遗憾,精彩也来自遗憾。明星需要曝光度,但我只想做演员,如果一部戏需要大明星,那可能就不是我的戏。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同,我比较单纯,认清自己,简单奋斗,就可以了。我有一个宏伟的梦想,就是将来大家看到一部电影里有我的名字,就觉得那会是一部好电影。”
他给自己设计了一件T恤,黑底,印着“小董”二字,远看就是一个大大的“懂”字。“算是一语双关吧。希望自己懂得更多,也希望一直被人叫小董。”
再一次,我面对眼前这个少年,却想起了因为要给父亲家装修挑地板而拒绝了《时代周刊》采访的葛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