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发展桑蚕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蒙山:发展桑蚕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本网蒙山讯(欧耀贵)蒙山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东邻昭平,西连金秀,南毗平南、藤县,北接荔浦。县政府驻地蒙山镇,距广西首府南宁市460公里,北与桂林市仅距146公里,南与梧州市距186公里,国道321公路线贯穿县境南北。全县辖6镇3乡,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人,是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蒙山县在扶贫开发中,根据当地实际,大力发展桑蚕产业,促进贫困农民增收,收到良好效果。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716元,比2010年增长74.8%。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由2010年的29.4%下降到2014年的15.4%,四年共减少贫困人口17315人。
蒙山县是个山区贫困县,全县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占总面积的71.6%。耕地面积14万亩,主要由沙页岩风化物形成,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夏季长,冬季短,严寒酷暑时短,无霜期长的特点。年平均温度19.7℃,平均年日照总量达158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达1738.7毫米,年平均无霜期318天。县内土壤主要分为水稻土、山地土、旱地土3个类。森林覆盖率为79%。县内土壤及气候,对发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亚热带水果十分有利,为发展桑蚕生产打下基础。
2010年,蒙山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为38.5亿元,财政收入1.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840元。2010年底,全县农村尚有贫困人口5.59万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29.4%。
蒙山县种桑养蚕始于1972年,从不间断,80年代中期曾达一个高峰,当时鲜茧产量占全区总产量四分之一,90年代几起几落,2000年仅有桑园2850多亩。蒙山县有21个贫困村,贫困村2010年底有贫困人口2.54万人,占贫困村总人口4.7万人的54 %。贫困村最大的问题是农民缺乏稳定收入的基础,新一轮扶贫攻坚战要解决贫困农民稳定增收的问题,关键是要抓好能覆盖所有贫困村和贫困农户的优势产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蒙山县把种桑养蚕作为贫困村农户的一个优势产业、重点产业来抓。在“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东桑西移”产业调整及茧丝绸市场价格走高的机遇,把发展桑蚕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重点项目狠抓实施,使全县桑蚕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2010年有桑园面积5.3万亩,2014年全县桑园面积发展到7.5万亩,比2010年增长41.5%,2014年产鲜茧达4300吨,蚕农售茧收入达1.33亿多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600多元。发展桑蚕产业的主要做法有:
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种桑养蚕工作的领导,蒙山县成立有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组长的种桑养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县委办、县府办、农业局、扶贫办等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做好全县桑蚕生产发展的规划,协调、处理桑蚕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
做强龙头企业。蒙山县采取了各种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华虹蚕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虹公司)这个龙头企业的活力,增强辐射带动千家万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实力。广西华虹蚕丝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广西蒙山县,下辖浙江天中山丝绸有限公司、广西华虹绢纺有限公司、广西华虹蚕种有限公司、广西华虹绸缎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枕水人家丝制品有限公司等5家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具备年产白厂丝600吨、捻线丝600吨、绢纺绵球600吨、蚕种30万张、绸缎300万米的生产能力,是集桑蚕基地建设、蚕种生产经营、蚕茧收购与加工、白厂丝捻线丝绢纺绵球和绸缎生产经营、真丝服装加工销售、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贸工农企业,也是目前广西缫丝行业中产业链最长、设备最先进、综合能力最强的综合型加工企业。2014年蒙山县桑园面积为7.5万亩,华虹公司蒙山总部全年累计收购鲜蚕茧4300吨,企业实现白厂丝产量278吨,实现销售收入13638万元,交纳税金508万元,利润总额184万元。2014年华虹公司直接带动3万多农户种桑7.5万亩,支付给农民蚕茧款1.33亿元,蚕农户均增收4500多元,人均增收1200多元。
大力宣传发动。该县积极采用电视、广播、会议、黑板报、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种桑养蚕的大好形势,宣传县委、县政府扶持桑蚕产业的优惠政策及做法,宣传种桑养蚕的成功典型,宣传华虹公司对鲜蚕收购的最低保护价。
发挥示范作用。建立种桑养蚕示范点,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作用。2011年以来,在上级大力支持下,蒙山县获得财政扶贫资金403万元,实施桑园低改品改项目。以无偿扶持的形式供应优质桑苗给贫困农户种植,共计低改品改桑园1.6万多亩。蒙山县建立有28个种桑养蚕示范点,每个示范点都有2名技术员专门指导农户种桑养蚕,确保农户种桑养蚕成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经常组织周边的贫困农户到示范点参观学习,既增强了贫困农民种桑养蚕的信心,也增长了贫困农民种桑养蚕的技能,从而带动其他贫困村贫困农民发展桑蚕生产。西河镇种桑养蚕示范点安富村(贫困村)富豪组,有农户95户,户户种桑养蚕,户均有桑园3亩多,仅种桑养蚕一项人均收入超过两千元。通过种桑养蚕示范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全县桑蚕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14年底全县桑园面积7.5万亩,比2010年增长41.5%。
强化技术指导。组建县乡村一体化服务网络,为蚕农提供技术指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保证种桑养蚕出效益,让贫困农户尽快脱贫致富,技术是关键。一是县乡村都成立有蚕业辅导站(办)。每村都有1—3名技术人员,每个乡镇有5-7名技术人员,县级有15名技术人员。依托农技部门的技术人员为主,组建一支200多名的县乡村三级技术指导网络,将技术员分片包干到户,以技术服务质量作为技术员工作实绩,列入年度考核和奖惩的一项主要内容。二是举办种桑养蚕技术培训班。几年来,每年都不定期地在乡镇政府或村委会举办种桑养蚕技术培训班,并印发技术资料赠送给蚕农。三是采取出版墙报、播放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大力宣传种桑养蚕技术,做到家喻户晓。四是采取全方位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对蚕农进行技术指导,及时解决蚕农种桑养蚕中遇到的问题,确保蚕农养有所获,获有所丰。五是设立蚕农热线电话服务。通过以上几条措施,使绝大部分蚕农特别是贫困户都较系统地掌握种桑养蚕技术,蚕茧产量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据统计,全县平均每张每批产茧在35公斤以上,亩产值6000多元,最高产的达每张每批60多公斤。如贫困户莫运来,通过技术培训,系统地掌握科学种桑养蚕技术,种植桑园5亩,年养蚕6批30张,产茧1200公斤,平均每张产鲜茧40公斤,收入4万多元,人均增加收入6000多元,靠养蚕脱了贫,并建起了钢筋水泥结构楼房。
走产业化路子。走“基地+农户+企业”的路子,带动优势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总的原则是“连片开发、集中种桑,分户管理、全程服务,共担风险、利益共享”。把基地、贫困农户、丝厂连成一个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这种经营方式提高了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扶持养蚕农户。扶持种桑大户和新种桑养蚕户。农户种桑10亩以上,并与华虹公司签订鲜茧购销合同,将鲜茧售给华虹公司的每户奖励1000元。对新种桑养蚕户,乡镇做好造册登记,由蚕业专干跟踪技术服务,确保其养蚕成功。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华虹公司出资10万元,作为新种桑养蚕户生活困难保障金,对新种桑养蚕农户因养蚕损失严重经民政救济后仍非常困难的,由华虹公司从保障金中适当进行扶持。
推广养蚕新技术。推广种桑养蚕新技术,提高种养效率和蚕茧质量。近年华虹公司共拿出近20万元对小蚕共育、方格簇养蚕、搭架分层养蚕推广户和新桑、新蚕种试养户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扶持和资金补助,以提高种养效率和蚕茧质量,从而达到企业与蚕农“双赢”的目的。
保证蚕室用地。特事特办、切实解决蚕室用地问题。为了解决群众蚕室用地问题,县政府下文明确规定,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农田保护区外,凡是农户申请建蚕室的,实行建蚕房用地的零费用审批,确保蚕农的蚕室建设用地。此举大大激发了农户种桑养蚕积极性,特别是为贫困户解决了燃眉之急。
保价收购蚕茧。蚕农持“绿卡”,价格有保证。为了切实保证蚕农的利益,华虹公司与蚕农签订保价收购蚕茧合同。凡本县的养蚕户均发放优惠卡,许诺不压价不压级、不打白条。这一举措使蚕农看到了希望,解除农民卖茧难的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该县种桑蚕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贫困群众稳定增加收入打下基础。
2011年以来,蒙山县做大做强缫丝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带动贫困农民致富,收到良好效果。全县21个贫困村有20个村种桑,2014年底,贫困村共有桑园1.82万亩, 种桑养蚕农户9453户,占贫困村总户数13128户的72%。四年来,贫困村通过发展桑蚕产业,促进贫农户稳定增收,2014年贫困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4237元,比2010年增加2755元,增长185%,年平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2011至2014年全县共计减少贫困人口1.73万人, 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由2010年的29.4%下降到2014年的15.4%,下降了14个百分点,贫困问题明显缓解。
桑蚕产业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1亿元,财政收入2.57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48.3%和82.2%。经济收入的增长也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农村基础教育工程,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2.3万平方米,寄宿制学校和远程教育项目建设全面启动,社会力量办学迅速崛起。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步伐加快。超额完成“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完成乡镇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工作。文化、体育、邮电、通信等事业健康发展。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大力开展农村公路、农村电网、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解困、沼气池建设等,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54元,年均增长7 %。各类群众性的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依法治县工作得到加强。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蒙山县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中老年养生基地”、“中国长寿之乡”和“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