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精准扶贫才能“扶真贫”
蒙山:精准扶贫才能“扶真贫”
本网蒙山讯(欧耀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精准扶贫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区域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实施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方式的重大创新,必将对我国扶贫开发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蒙山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依然很大,部分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问题还很突出。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些问题,导致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盲点”,笔者认为,只有精准扶贫才能“扶真贫”。
精确识别,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
找准“人”是精准扶贫的先决条件,没有准确定位帮扶的对象,就像一场没有敌人的战斗。开展贫困识别、建档立卡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
明确识别对象。开展精确识别,主要是识别贫困人口、贫困村。县将贫困人口和贫困村规模逐级分解到乡、村。分解要实事求是,杜绝平均主义。
抓好宣传发动。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要真正取得成功,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而群众参与的关键是对贫困户、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必须有全面了解。为此,要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组织工作队深入村屯召开群众大会、群众代表座谈会,并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向群众宣传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向群众介绍贫困人口识别的政策、程序和建档立卡工作的内容要求,使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家喻户晓,确保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和大力配合。
严守操作流程。采取量化指标、定性指标与村民代表民主评议相结合等方法,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确保识别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贫困户识别要做到“两公示一公告”,贫困村识别要做到“一公示一公告”。要严明工作纪律,杜绝违规操作和发生“富人带帽、穷人落榜”现象。
严把信息采集质量。贫困人口调查数据收集必须从基础和源头抓起,规避人为因素,认真审核,层层把关,确保准确、真实、可靠。要做好建档立卡工作,认真填写贫困户的《扶贫手册》和《贫困村登记表》,填写人、审核人要逐一签名,以示负责、以便备查,要及时将相关信息数据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薄、县有档案,自治区、市有信息平台。
抓好核查验收。县要对所有乡镇开展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工作进行全面核查验收。各市要对所辖县(市、区)进行全面抽查督查。自治区对各市进行随机抽查核查,抽查结果作为年度扶贫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精确帮扶,解决好“谁去扶”的问题
扶贫对象识别出来以后,要针对其贫困情况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明确帮扶责任主体,落实干部帮扶责任。
实现对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为每户帮扶对象指定一名党员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并将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纳入干部年终绩效考核,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实施情况建立电子档案,以便随时查询。参与帮扶工作的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高标准要求、高效率工作、高质量服务。同时建立和完善考评考核机制,定期督查通报情况,对在帮扶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帮扶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精确管理,解决好“怎样扶”的问题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合帮扶对象自身实际,为其“量身定制”脱贫计划,做好帮扶对象技能培训,增强帮扶户的主观能动意识,才能达到帮扶工作事半功倍。
精准制定和实施帮扶规划。要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逐村逐户科学制定帮扶规划,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为实施精准帮扶打好基础。要抓好帮扶规划落实,注意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确保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认真落实帮扶措施。根据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各级各部门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通过特色产业发展、旅游扶贫、教育扶贫、生态移民扶贫、社会保障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方式帮扶到户到人,在“输血”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造血”能力。
教育引导扶贫对象转变观念。围绕 “鼓励脱贫,脱贫光荣”的导向,创新扶持方式方法,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带帽受益,贫困光荣”和“等、靠、要”的观念,形成“争脱贫、抢摘帽”的风尚,让扶贫对象不但从物质条件上脱贫,更从思想意识上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