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藏品赏文物 全区博物馆将举办130多项教育活动和展览

19.05.2015  13:05

  市民拿来鉴定的藏品,据说是《清明上河图》,结果直接被专家判定了“死刑

  凉山彝族漆器

  专家对文物进行细致研究

  观众体验凉山彝族漆器工艺

  各族人民心向党——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少数民族敬献中央政府礼品展

  博物馆,不仅仅是历史文化的展厅,更是社会公众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场所。5月18日是第3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贵港首次成为国际博物馆日广西主场城市。

  围绕今年的主题,全区博物馆将相继在5月至6月间开展130多项教育活动和展览,以强调博物馆在提升公众认知中的作用,坚守保护文化遗产的职责,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在昨天的博物馆日活动中,南宁的观众不仅学到了收藏知识,欣赏到珍贵的历史文物,更体验了令人惊叹的民族技艺。

  专家建议玩收藏应保持良好心态

  民间藏品鉴赏

  地点:广西博物馆

  昨日上午9时,广西博物馆一楼大厅迎来上百名收藏爱好者,他们都提着大包小包,里面装着一件件收藏多年或是花了高价淘来的“心头好”,大家都期待着专家给出明确的答复,以验明藏品身份。

  鉴赏活动进行了近一个小时,许多人都是兴致勃勃地向专家展示藏品,但听到解答立刻失望不已。一位生意人带来了花费20多万元买的兵马俑玉雕,鉴定结果是玉石产自南亚小国,价值不过几百元。

  在这些收藏爱好者之中,不乏一些熟面孔。当一位古稀老人怀抱花瓶走进鉴赏间,博物馆瓷器类专家张凯立刻认出了他。这位老者几乎每年都会拿着自己新淘的瓷器找专家鉴定,每一次张凯的鉴定结果均为仿品,这一次也不例外。

  “喜欢收藏是件好事,但是要保持良好心态,寄望于捡漏不太现实。”张凯劝说老人别灰心,应该把收藏当作一件乐趣,可以多逛逛博物馆研究真品,也可以多看些鉴赏书籍,与藏友相互交流,关键还是要心态健康,重在怡情养性,不要单纯为了投资而收藏。

  有人失望而归自然也有人喜笑颜开,来自扶绥的老曾带来了几件出自祖坟的物品。不久之前,政府到老曾的村里征地,村民便将一座清代的祖坟挖开移址。这座祖坟的墓碑上刻着墓葬者为清代文官,出土时墓葬者的随身衣服和饰品基本完好。

  此次老曾带来了一块来自衣服上的丝质方形布料,上有图案纹饰,还有几个丝质香囊和100多颗取自随葬挂链的蓝色珠子。经专家仔细鉴定,这些物品的年代确实为清代,加上有碑文佐证,可以更好地了解墓葬者的生平。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由于村民缺乏保护意识,那块丝质布料明显破损。专家建议老曾回去后与家人商量,最好将这些墓葬品交由博物馆收藏,一来博物馆的保存和维护条件更好更专业,二来通过公开展示更能体现其价值。

   保护修复知识多锈迹也分好与坏

  地点:广西博物馆

  文物修复展示

  桌面上,一个布满青绿色锈迹的战国铜钟正在进行除锈处理,博物馆保管部工作人员韦佳媚用棉签蘸取化学试剂,涂抹于特定区域,而后用手术刀小心地将锈迹剥离。

  一位市民好奇地问道:“上面的锈迹不是更能体现文物的历史吗,为什么要去除呢?”  实际上锈迹也有好坏之分,好的锈迹可以增添历史韵味,坏的锈迹则会进一步腐蚀文物。为了让市民区分锈迹的好坏,韦佳媚分别指着两处锈迹做说明。

  青铜器大多数曾经在地下埋藏,自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一些锈层并未改变青铜器物的形态,不会使器物遭到破坏,反而增添艺术效果。但若要露出青铜器的底色、花纹、图案、铭文,就要进行除锈工作,而除锈不能损伤铜器本胎,并要保留好的锈色。若要更准确地分辨锈迹是好是坏,就要借助科学仪器进行分析。此外,青铜器上附着的泥土也需要进行处理,尤其是南方出土的青铜器。

  韦佳媚解释说,器物埋藏所处的环境如泥土成分、干湿和酸碱度等等对器物的保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极有可能会是腐蚀的主要原因。南方的泥土呈酸性,北方泥土则比较干燥,所以北方出土的器物相对来说保存得比较完好。

  传承人秀技令美术专业学生折服

  地点:广西民族博物馆

  民族技艺体验

  为了契合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致力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这一主题,广西民族博物馆特别筹划了为期近1个月的“广西民族文化节”,昨天举办的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体验活动可谓拉开了文化节序幕。

  彝族漆器仅有三种颜色,漆绘方法以黑漆为底色,加绘黄色和红色,三色错综调配,间隔使用,组成图案;漆色泽明快艳丽,对比强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彝族漆器的纹饰源于自然,并创造了很多构思巧妙的生活实用器具。

  此次为观众进行漆器手工教学的民间艺人名叫吉伍五沙,他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漆器省级传承人。吉伍五沙拿起一个普通的木质黑勺,手中画笔如同机器般精准,落笔之处线条粗细均等,连续的图案纹饰也几乎一模一样。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专业油画系学生周洲是参与此次体验活动的观众之一,他已有超过10年的画龄。然而面对特殊“画纸”,如梳子、碗、手环、勺子等木质半成品,周洲还是觉得有些无从下笔,尤其是那些深藏于民间艺人记忆中的传统图案,也让他感受到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少数民族献礼表达心中感激之情

  特展别具意义

  地点:广西民族博物馆

  走进各族人民心向党——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少数民族敬献中央政府礼品展展厅,自豪感油然而生,一件件珍贵的礼品见证了各族人民当家做主,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工作的成就,也见证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当家做主的豪情。

  据资料统计,从1951年到1954年,仅中央有关部门接待到内地参观的少数民族代表就达6500多人,从1949年到1964年,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接见的少数民族代表团、参观团、观礼团达到268个之多。

  该展览选在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对外开放可谓别具意义,可以让观众借由展览了解当年的历史和展品背后的故事。仔细浏览展厅便会发现,其实大多数礼品可谓十分常见甚至生活化,比如一件衣服、一把木梳、一个茶筒,甚至是一把筷子,这些礼品所包含的心意才是无价之宝。

  此外,当年的交通也不如现在发达,比如展出文物中有1951年傣族代表思鸿陞和云南各兄弟民族国庆观礼代表敬献毛泽东主席的象牙。上世纪50年代初期云南的交通还很滞后,仅从西双版纳到昆明的公路,最快都需要七八天的时间,更何况从西双版纳一直带到北京,一路全靠肩挑背驮,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记者    陈蕾/文    宋延康/图)

编辑:覃凤妮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
暴雨致南宁250个用电户停电 应急抢修全部恢复供电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通讯员 肖军)昨日,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