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县砂糖橘迈过“老化病害”和销售难题两道坎

07.01.2015  13:58

上山入谷 远交近合

——看藤县砂糖橘如何迈过“老化病害”和销售难题两道坎

广西新闻网 -广西日报记者  周  映    通讯员  郑彬昌  文/图

藤县是梧州市砂糖橘种植大县,2013年全县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量6万多吨,发展至今已经有10多年历史。随着果树逐渐老化,兼之前几年柑橘黄龙病在一些果园发生,少数果园遭受灭顶之灾。一段时间来,常听人们发问:藤县砂糖橘还能持续发展吗?

“这几年我们通过实施上山入谷等一系列战略,一边淘汰低劣果园,一边扩建新果园,实现了平稳过渡,面积及产量都有扩大和提高。”藤县水果局局长、高级农艺师黎展文说。

A

砂糖橘成为致富果

藤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县内多为丘陵地带,适合种植砂糖橘。2000年,该县动员党员干部试种,走村入户向群众讲授种植砂糖橘的各种好处,组织部分村干部到广东郁南、封开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该县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依然挤出上百万元资金扶持砂糖橘发展,并出台了补贴部分苗款等各种优惠政策,极大鼓舞了农户种果积极性,为砂糖橘形成规模化生产打下坚实基础。不到3年时间,全县发展砂糖橘种植就达到近6万亩,并形成了塘步、埌南、金鸡等以藤县南部为主的种植专业镇。

果树不负众望,按照“三年挂果”的预期开始产出,丰产期的砂糖橘果园获利达每亩2万元,低的也有0.7万元,砂糖橘成了当地农民的致富果。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藤县摸索出“果+猪+沼+灯”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建成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园10处、水肥一体化示范园3处,逐步形成了以户带组、以组带村、以村带镇,层层抓生产示范的格局,藤县砂糖橘打响了地方品牌,成为市场的畅销农产品。

B

实施“上山入谷”战略转移

1月4日,我们在塘步镇见到正在自家新果园里查看砂糖橘的李志峰。2000年,他利用政府发放的果苗在省道边的大罗村种植了50多亩砂糖橘,进入盛产期后,正常年景每年都有10多万元收入。然而,2008年,他发现自己及相邻的果园一些果树叶子开始发黄。待知道是果树得了黄龙病后,一切都晚了,最后他不得不把所有果树都砍了。2011年,在当地政府引导下,他购买了脱毒的砂糖橘苗木,重新在偏远的南安村山上建起60多亩的果园,去年果树开始挂果。“明年砂糖橘开始进入丰产期,日子会更好。”说到未来,李志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据了解,2009年开始,藤县一些砂糖橘果园陆续发生黄龙病,初时由于重视不够,病情很快蔓延,个别果园遭受灭顶之灾,砂糖橘产量迅速下降,品质有所降低,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

鉴于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治好砂糖橘果树黄龙病,该县及时动员果农,一经发现黄龙病的果树,立即砍树挖根集中烧毁。此外,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果农对果园进行全面病虫害防治,喷洒杀虫剂,扑杀传播黄龙病的介体昆虫柑橘木虱。

经过一系列措施,黄龙病得到有效控制,但染病的果园已经无法恢复活力,果树也逐渐老化,产量不断下降。为了更好地稳定这一致富果,从2010年起,该县通过争取上级优果工程等项目和财政补贴的形式,引导果农上山入谷,在新区和无病区建立新果园。

黎展文介绍说,藤县原来的砂糖橘果园多是在公路沿线的田野和旱地,运输和销售方便,但很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一个果园染病,病虫害很容易迁移传播,结果是“火烧连营”。砂糖橘上山入谷,就是选择在相对封闭且没有种植过柑橘类果树的山谷或者山坡建立新果园,利用树林和山体,阻断各种病虫和传病媒介。近年来,藤县连续开展村村通硬化路工程,全县90%的村委通了硬化路,运输越来越方便,这为砂糖橘上山入谷创造了条件。

为了配合砂糖橘果园的转移,2012年,该县得到梧州农科所的技术支持,鼓励当地果农魏祖金在旺国村建立砂糖橘脱毒苗圃50多亩,实行网棚全封闭育苗,每一棵苗从砧木、嫁接、出圃各个重要环节实行全程检疫。每年出圃无病害果苗70万株,为砂糖橘上山入谷提供了果苗支持,同时还有部分余苗销往外地。

经过几年的努力,藤县砂糖橘的种植实现了战略转移,60%以上的果园都“躲”进了山谷,整体上也从原来相对开阔的藤县南部向相对山区的藤县北部转移,太平、和平、东荣、大黎等乡镇成为新主产区。“现在砂糖橘种植面积在逐年稳定增长,2014年已接近9万亩,预计产量接近7万吨。”黎展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