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苗族自治县档案利用见成效

24.06.2015  19:3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档案的利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融水苗族自治县档案局注重加强民生领域档案的建档管理,丰富档案馆藏资源,实现民生档案的有效利用,不仅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依据和参考,还为广大人民群众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供凭证和信息,以档案利用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档案馆服务社会的能力。
      档案化解 山界林权 纠纷
        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西廓村民向县委反映康田工业园区非法侵占西廓村集体土地。融水县委、县政府迅速作出反应,委派县法制调处办,组织县国土局、林业局、贝江林场、融水镇政府等单位协调处理西廓村反映侵占其集体土地问题。县法制调处办贾新华同志到县档案馆查阅融水镇西廓村村民小组《山界林权证》存根,在89全宗362卷查找到并复印了有关山界林权证存根。经工作组现场勘查核实了解,并对照西廓村山界林权证存根所登记的面积及四至界限,核查出康田工业园区确实进入西廓村山界林权证内5.929亩面积。凭着历史的《山界林权证》铁证,工作组及时处理西廓村与康田工业园区之间的纠纷,将所侵占的土地归还西廓村,避免一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档案 化解 土地林权纠纷
      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寨乡平茶屯与红水乡良友屯为两屯村界“乌努”林地存在权属争议已久,良友屯在与平茶屯交涉无法解决“乌努”林地纠纷的情况下,向融水县政府提出确权申请。县法制调处办贾新华同志来到县档案馆,查阅良寨乡平茶屯第一至第八生产队的《山界林权证》存根。通过县档案局工作人员石彩英同志耐心查找,在106全宗101卷找到其所需材料并复制了8页山界林权证存根。通过核对两屯山界林权图及山界林权证存根,证实平茶屯第一至第八生产队山界林权界线范围,认定双方争议的“乌努”林地权属为良友屯所有,最终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化解了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土地林权纠纷。
近年,融水县档案局共化解8起土地林权纠纷,提供山林原始资料共300多卷,复印资料2000多页,客观公正地为当事人双方提供合法的历史依据,为稳定农村局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档案助退伍军人落实政策
      近年来,融水苗族自治县对参加过对越反击战、中印自卫反击战、抗美援越、援朝、保卫西沙群岛且年满60岁的农村退役士兵及城镇失业士兵实行每月定额生活补助政策,凡申请者必须持有本人参加战争证明复印件,因此不少农村退役士兵和城镇失业士兵到融水县档案馆查找相关证明材料。如拱洞乡村民石老怀,家住在苗族同胞杂居的边远山区,退伍后又长期患病,生活极为困难,他得知这一政策后找到融水县档案馆。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免费为他查找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让他顺利办好了参战身份认定,每月领到国家补助金365元。近期,融水县档案馆共为像石老怀这样有参战经历的退役军人还有271人提供了相关证明材料,让他们顺利领到了国家补助金,很好地安享晚年。档案馆还为退伍军人谢光明、韦嘉俊等43人提供档案证明材料,让他们获得了“春节”、“八一”两节慰问金650元。此外,还为贺汉华、覃玉强等78名破产、倒闭企业下岗的退伍军人提供证明材料,为他们落实参战养老保险返还50%的补助。档案局工作人员的真诚服务和辛勤劳动赢得群众的一致好评,为化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档案为公务员级别晋升提供服务
      今年3月份以来,根据《关于广西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融水县认真做好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的调查核实工作,档案部门用心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4月17日,曾在该县良寨乡任职的融水县政协机关主任科员贾安和万分激动地说:“感谢融水县档案局,帮我找到了1990年在良寨乡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选举结果的公告,我当年当选乡人民政府乡长的工作经历终于找到了原始的依据,身份得到了认定,为晋升副处级提供帮助。”据统计,像贾安和这样到县档案局和县人社局及各单位档案室查阅有关当选公告、任职定级文件、选举结果备案报告、年度考核通知以及工资待遇表等档案的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管理)有1587人次,共调阅档案1460多卷,复印相关证明材料1000多页。
      档案为学者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胡列箭同学为编写论文,来到融水县档案局查阅有关少数民族风情与分布方面的档案资料,以此来完成当时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民俗民风等社会管理情况的课题研究。档案局工作人员通过细心查找,为其调阅大量案卷,使其更好的对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与分布有所了解,同时复印了相关资料,为他完成论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