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广西农村“开年”老传统演绎新变迁

18.02.2016  09:33
          中新社南宁2月18日电 题: 广西农村“开年”老传统演绎新变迁

  作者 蒋雪林 钟建珊

  漂着玫瑰花瓣的水鱼汤,金黄的油炸大虾,大盘扣肉……12道菜式荤素搭配,量足而带有都市浪漫格调的菜谱,出现在广西南宁市江西镇坛坡村村民蒙桂英家的开年饭饭桌上。

  广西师范学院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黄桂秋17日介绍,开年饭是农耕民族维系族群关系,解决宗族矛盾的重要活动,这种习俗在广西农村普遍存在,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元宵节期间,广西各地农村村民按传统约定日期,备上土菜佳肴开门纳客。

 

  为亲身体验广西农村开年饭“盛宴”,记者春节期间驱车从南宁市区向西南方向行驶约三十公里,一路上新修的水泥公路直通江西镇,却在入村村口处遭遇了“村堵”。连绵不绝的小汽车穿梭在乡间。

  下午三四点,蒙桂英家一百多平米的内院已摆好酒席,七八十位外来宾客就席共话家常。

  现年90岁的蒙桂英,见证了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近一个世纪的生活。蒙桂英说:“开年饭是一年中我们农家最隆重的饭局,每个家庭都会拿出最好的饭菜招待亲友,传统延续至今,每年来吃开年饭的宾客有增无减。”

  “我小时候家里穷,开年饭非常简单,家里有什么吃什么,家里条件好的时候会杀几只鸡,买几斤猪肉。”蒙桂英说。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状况的改善,蒙桂英一家的开年饭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发生了变化。

  “我奶奶当家时,开年饭是每桌两碟肉,三四个素菜,今年的开年饭,每桌十二个菜。”蒙桂英的孙子邓礼明说。

  邓礼明如今是一家之主,这个33岁的年轻人,把生活过得让奶奶蒙桂英非常满意。他种植有六亩蔬菜,五亩甘蔗,还种有上千棵速生桉。2013年,他们家建起了共20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

  记者在坛坡村走访发现,当地有不少残旧的泥瓦房掩映在荒草丛中,由于常年无人居住而显得凋敝。村民们或依靠外出打工致富,或在当地政府危旧房改造等政策扶持下,大多住上砖混结构的楼房,新旧并存的村貌显现当地农村逐步城镇化的嬗变。

  据中国官方发布数据,2015年,中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人民币,收入增长速度连续六年“跑赢”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农村生活水平逐年稳步提升。

  “开年饭再丰富,我们也吃不了多少,主要是图个热闹,回来与亲朋好友聚一聚。”邓礼明的表哥蒙谊强说,他凭借多年在外努力工作,如今已在南宁市内“扎根”。

  如今广西农村的开年饭逐渐被“游子”赋予维系乡亲、解乡愁的意义;而另一方面,开年饭也成为“邓礼明们”与外出亲友交流,谋求创业致富的重要渠道。

  邓礼明说,受限于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眼界,他如今约有40亩田地未能好好利用“变现”。在开年饭上,他对外出打工的族友提起的生态农业更容易赚钱的信息颇感兴趣。“年后想去考个驾照,然后用自己攒的钱买辆小汽车,我也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