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业创新的实惠来得更猛烈

12.03.2015  19:02

      全国“两会”还在继续,政府工作报告的热点还在发酵。有报道称,报告里有很多地方跟青年利益贴近,“是一张政府向青年释放红利的实惠大单”。尤其是“众多‘创客’脱颖而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新鲜概念是第一次被写进报告,引发了大量青年人的共鸣。

      李克强总理是在去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此后这几个字风靡全国,激励着众多年轻人走上创新创业的路。今年初,李克强还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并接受一本“创客护照”,成为该空间第99号荣誉会员。因为这样的亲力亲为,去年有人称他为“剪刀手”,今年有人称他为“Maker”——该词最初指那些同时擅长运用3D打印机与激光切割机的人。

      在年轻人眼中,李克强像是一位技术超群的创客,一手“打印”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一手“切割”多余低效的行政管束。当然,这两手也并非轻而易举。社会氛围对于创业创新至关重要,比如学校、家庭如何看待创业,还有对失败的态度,这些看似简单的因素可能形成阻碍创业创新的蝴蝶效应。就像英国那首民谣所言:“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

      当下中国已进入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不能少了那枚“铁钉”。李克强两次提到一个大学生创业受阻的故事,借此“敲打”那些轻视创业创新的部门。去年,一些地方政府设立了创投引导基金,通过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但是具体操作者往往因为怕风险、怕失败,只好等到企业发展稳定了,获得市场认可时才投钱。

      尽管慎用公帑也不是错,但这对于创业创新企业而言就太晚了。大量年轻的企业还没有走到市场认可阶段,就因为缺钱少资源倒闭了。李克强对这种现象就直言,“这可不行!为什么我们总说中国企业的原创性不够?因为大家不敢去尝试,因为社会没有宽容失败的氛围。”

      要想“‘创客’脱颖而出”、“互联网+”星火燎原,就要求家庭、学校、政府等都能够行动起来,更新就业观念、鼓励创造性思维、改进基金运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除了创投基金外,政府还需要在涉创业创新的审批事项上加以简政放权,打通“最后一公里”。李克强最近就说:“不能让企业过五关斩六将,跑断腿还找不到门!”创新创业者往往会碰到各种审批麻烦,他们既缺乏人脉资源,也没那么多时间金钱,如果找政府跑断腿还办不成事,就会对创业创新丧失信心。

      北京中关村创业街近年就成立了几家名为咖啡馆的新型孵化机构,那里一个工位就能成为公司注册地,只要资料齐全,创新创业者通过咖啡馆提供的一条龙服务,几天内就能拿到成立公司所需的牌照。正是中介服务的便捷、政府办事的高效,让这条街道成为创业创新“圣地”。一个创意、几杯咖啡、数名伙伴,就是这样的原始配置,孵化出不少估值亿元的创新公司。

      当然,政府所需要做的事情并不止于此,它还要维护市场的公平,形成良好的创业创新秩序。对于创新创业公司的税费减免等实惠,也可以来得更猛烈。另外,对于那些失去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和失败的创业者,政府也需要健全社会兜底的基本保障,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万一他们从市场上败退,也不会失去了基本的福利和待遇。市场或许很残酷,但政府可以很温暖。(田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