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艺扎根人民 为时代传神写照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为南宁文艺工作新常态。
“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正是南宁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工作部署,着力打造“美丽南方”品牌,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真实写照。
主题实践活动中,南宁市加强文艺创作工作的规划引导,制订了“十三五”文艺工作规划,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肩负的使命,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为人民立言,为时代放歌;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着眼“惠民乐民”推进文艺“升入生活,扎根人民”,积极开展文化下乡、送百戏下乡、儿童剧目进校园互动和电影公益放映工程;积极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等文艺惠民活动,组织文艺志愿者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把优秀文化播撒在邕州大地。
主题实践活动中,南宁文艺工作者观察感悟火热的生活,采风随笔、实践创作,传送优秀文艺作品,辅导群众文艺团队,亲身体验“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衣食父母”的真理;南宁文艺工作者精神昂扬,着力在“采、创、送、种”四个字上下工夫,对“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佳作不断,谱写社会主义文艺华章。
“采”撷文化养分,深入生活汲取创作营养
随着南宁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带着时代的使命感,走向基层、融入群众,增强了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与血肉联系。文艺工作者在强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自觉服务群众的使命意识的同时,也采撷到了异常丰富的生活素材,奠定了下一步开展创作的良好基础。
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如火如荼的社会发展是想象不出来的,幸福美好的生活细节是杜撰不出来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使我市文艺工作者发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资源宝库。通过实践活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创作,汲取生活养分、提升题材主题、锤炼情节语言、尝试表现内容,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寻找生活之源,就要脚踩坚实的大地。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筹备阶段,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已提出要求:我区各地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加强创作规划引导,把主题实践活动与文艺创作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主题,引导文艺工作者带着任务蹲点采风、带着作品打磨提高,激发创作热情,在各个环节上提供充分保障,确保主题实践活动长期高效开展。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工作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着力打造“美丽南方”文化品牌,2015年,启动了“美丽南方·多彩绿城”千名文艺家采风创作暨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市属文艺家协会的上百个采风创作小分队、千名文艺家,深入西乡塘区忠良村等全市25个生态文明示范村以及邕江滨水公园、相思湖湿地公园等绿化景观提升工程项目进行采风创作,用镜头、笔触记录壮乡首府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变化。
在我市众多实践活动中,文艺工作者用真诚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文艺工作者在采风中,免费为村民拍摄全家福、免费画肖像、免费写春联,辅导村屯文艺表演队、书画爱好者,开展节日慰问演出,广惠民生、分担民忧、与民同乐,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在田间地头、沟渠水利、农家院落、建筑工地、厂房车间,都有文艺工作者认真体验、感受、领悟生活中的真善美。以这种“与群众零距离”搜集创作素材的方式,必然使文艺工作者的作品选材内容更加丰富、艺术表达更接地气。
“创”作文艺精品,打造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我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采风创作活动掀起阵阵新浪潮。与广大群众深层次、零距离的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点燃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激情,文艺工作者无不青春焕发、灵思泉涌。他们以“走进去”的觉悟、“融进去”的情怀、“沉下来”的恒心,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我市近期涌现出的一批文艺新作,沾着露珠、带着温度,描绘了南宁包容、友善的人文色彩,讴歌了城市奋进、向上的时代精神,令人振奋。
从2015年3月启动的“百姓大舞台·想秀你就来”南宁民歌湖周周演群众文化活动,面向所有市民、游客免费开放,越演越红火,正在成为我市群众文化的新品牌。其中的许多优秀原创节目,如八音合奏《送花》、时装秀《大美壮乡》、乐舞《花样鼓上舞》、群舞《美丽西乡塘》等,正是我市文艺工作者采风创作和文艺辅导的成果。这些原创节目根植基层,富于传统民俗、壮乡文化的养分,以欢快的韵律、纯美的风情、时尚的气息、跳动的音符,弘扬振奋人心的时代主旋律,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可。这些原创节目唱响了幸福、平安、和谐、文明的家乡颂,把一颗颗欢乐的种子“种”在了市民、游客的心田里。群众的心声与文艺工作者的心声汇成一曲震撼天地的交响曲,气势磅礴又和谐自然。
在采风创作中坚持把握导向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的重点之一。我市各基层文联通过组织采风创作、文艺培训、积极参展、推荐学习、名家指导、扶持骨干等方式,努力推出具有地域特色、自我风格的文艺精品。同时,注重挖掘传统文化,提升特色节目质量。在日常演出的文艺节目中,挑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浓郁的节目,重点保护、提升、推广。2015年12月,我市举办了“美丽南方·绿城风采”南宁市文艺界艺术精品展演活动,集中展示了我市一批艺术精品,包括被授予“中国特色民间文艺之乡”称号的民俗文艺代表节目《八音迎亲》,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金奖的古傩戏《大酬雷》、舞龙表演《平安芭蕉龙》,以及主题采风创作的歌曲《美丽南方》、戏曲《邕韵飘香》、舞蹈《骆越先歌》、小品《好孕》、书法音画《翰墨传承》、少儿舞蹈《美丽的壮锦》,以及200多幅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充分展示了我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采风创作活动的丰硕成果。在2016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本色花山·大地飞歌”晚会上,此次主题实践活动中创作的《美丽的南方》等5首广西原创优秀歌曲,经过精心包装和完美演绎,惊艳全场,向世界人民展现了多彩广西、“美丽南方”的独特气韵和魅力,进一步树立了“美丽南方”在广西的文化形象。
我市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加强文艺创作工作的规划引导,制定了“十三五”文艺工作规划,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肩负的职责使命,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为人民立言,为时代放歌。近年来,我市先后推出大型壮族舞剧《百鸟衣》、大型方言话剧《水街》、电视连续剧《兵变1929》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舞台佳作以及影视佳作,复排的《妈勒访天边》、邕剧《三进士》等公演后得到专家和观众的赞扬。我市一大批优秀艺术家获得多项国家级大奖和荣誉称号,获省(自治区)级以上奖项的作品356部(件),编辑出版文集和专著103部,有力地提升了南宁文艺工作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近年来,在网络文学异军突起、发展迅猛的影响下,我市网络文学创作也日趋活跃,出现了辛夷坞、四丫头、水纤纤、广陵王、于小尘、妖姬霓裳、夏日堇花、紫河流、小李飞刀等一批作品热载、“粉丝”众多的网络文学作家。9月26日,我市根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工作部署,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美丽南方·广西故事”系列歌曲采风创作网络投票活动。积极运用“互联网+”模式,促进文艺创作推广和文化节庆活动宣传,让优秀文化通过网络更广泛、更便捷地惠及人民群众。
“送”去文化服务,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今年6月6日,南宁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送戏下乡”演出队到兴宁区三塘镇那笔村演出,吸引了600多名村民到场观看,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6月7日,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为马山县古零镇安善小学的同学们送去儿童粤剧《老鼠嫁女》,让乡下的孩子也能近距离感受到经典儿童剧的魅力,该院工作人员在演出结束后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这样一句话:“一张张渴望看专业演出的脸,一双双质朴的眼神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我们还会再来的。”
6月22日,南宁市文联组织文艺志愿者来到武鸣区城厢镇第三小学,为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学员们进行书法类的文艺志愿辅导。
这是南宁市在2016年结合“文化惠民”工程,着眼“惠民乐民”推进文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一个侧面。目前,文化下乡、送百戏下乡、儿童剧目进校园、电影公益放映工程以及文艺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在南宁市5县7城区全面铺开,将文化送到田间地头,送到百姓家门口,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据了解,“送戏下乡”活动截至8月31日已完成演出124场。“儿童剧、卡通剧进学校”截至8月31日已完成演出41场。
值得的一提的,今年的“送戏下乡”活动,总结了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吸取群众意见,整合编创了表演节目,并首度设计制作了《2016年文化惠民送戏下乡观众评价表》,及时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不断改进节目内容、提升演出质量,做到精准送文化。
与此同时,南宁市文联扎实推进文艺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将2016年定为“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年”,使文艺志愿者成为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其中“南宁市乡村学校少年宫文艺志愿服务”中,通过组织文艺志愿者小分队的形式,为农村孩子有针对性地开展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民间文艺等志愿辅导,将传统文化融入文艺辅导的过程中。一年内,在2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两次以上志愿服务。南宁市文联还结合“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文艺志愿者服务范围遍及全市乡镇、村屯和街道、社区,将党的方针政策、村规民约通过文艺的形式宣传出来。对此,丘晓兰、郑天雄等文艺志愿者深有感触,“虽然此前也经常往基层跑,但现在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常态化,而不是此前固定在岁末年初等某个时段,持续短短几天”。
正是如此,南宁市把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落到实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