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稻草龙腾飞起来
稻草龙,顾名思义就是用田间的稻草制作而成的龙。稻草龙对于隆安人而言既神秘又亲切。神秘来源于它源远流长的历史,亲切是因为它对于隆安县的老百姓来说寄托着对先辈的怀念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传说,明朝嘉靖年间,隆安壮族扎龙技艺是壮族地区一绝,惟妙惟肖的稻草龙就是隆安扎龙艺术的代表作。隆安因为是壮族稻作文化的发祥地,以稻草龙为代表的稻作文明系统入选国家稻作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稻草龙发展到今天历史悠久,已经成为隆安稻作文化的一个标志,也是我们对先辈的一种情感寄托,是斩不断的浓浓乡愁。”隆安县城厢镇国泰社区的陈少章老人意味深长地说。
4月22日,记者来到隆安县城厢镇,一走进国泰社区的那文化传承基地,便见到了传说中的稻草龙。整个基地内共有6条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稻草龙,有成年龙,也有小龙,每条都栩栩如生,从牙齿、触角到鳞片、爪子全都是纯手工制作。
今年72岁的陈少章是稻草龙的总设计师,经过他的手设计出来的稻草龙有10多条,每条稻草龙都有1000多块鳞片,龙头、龙尾、龙珠加上7节龙身,一共10节。“因为都是纯手工制作,所以每条龙都比较重,最重的大约20斤。最长的25米,最小的4米。”
在基地的另一边,一群白发苍苍的阿婆正在忙着编制龙的鳞片,动作娴熟麻利。今年60多岁的何碧云已经连续几年参与稻草龙的编制,她说:“这是祖先遗传下来的东西,必须要传承好。”
记者了解到,这群阿婆中,最大的84岁,最小的60多岁,但每天都坚持来制作龙。“编制一条龙很耗费时间和体力,单单缝制龙鳞片一道工序,10多个人每天做也要两三个月才能完成。”陈寿生老人说,尽管编制稻草龙工序复杂、耗时长,但大家自发义务参与,毫无怨言。
稻草龙是隆安县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活动——稻神祭的主角,不仅传承着先辈们勤劳的品质,也激励着年轻人勤劳致富。每年的稻神祭活动,男女老少欢聚在一起,为来年的幸福生活祈福。国泰社区党支部书记雷秀香一边抚摸着稻草龙,一边向记者介绍说:“有了稻草龙,当然少不了舞龙队。2010年国泰社区成立了舞龙队,稻草龙开始活跃在隆安的各个节日。在每年5月13日的稻神祭,稻草龙便会现身,那一天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出来戏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生活越过越好,整个活动前后持续一个星期,人山人海。”
2010年以来,随着舞龙的规模化,县里的各种大型活动、春节、开业等都会用舞龙来营造氛围。
“每年一到5月13日,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就会回来过节,比‘三月三’都热闹。”稻草龙传承人陆礼兴感慨地说,“2015年,稻草龙成功申请市级非遗,大家都非常高兴,稻草龙就象征着隆安,年青一辈以后看到稻草龙就会想到家乡,想起我们。现在也有年青人来这里学习稻草龙的制作,稻草龙制作后继有人了。”
在国泰社区,男女老少一起制作龙、舞龙,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整个社区凝聚力也不断增强。每年的稻神祭活动都会吸引区内外游客上万人前来游玩,通过稻神祭活动,城厢镇还延伸举办美食节、商品展销会、百家宴等一系列活动,不仅刺激了当地的商贸发展,也带动了周边旅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