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邱德国
给个技术,你一辈子都花不完
——访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邱德国
□ 本报记者 张若衡 实习生 江佩嶷
近日,由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实施的2015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奖补表彰公布,东兴市马路镇大旺村良种猪产销协会会长邱德国获得了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的荣誉和奖补。
“这就是我们村的能人,附近好多村民因为他才养起了猪。”来到邱德国的家中,随行的村支书李德彬介绍说。见到这位科普带头人,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不善言谈,可是来到他的养猪场,聊起养猪时,完全变了一个人,滔滔不绝,头头是道。
“打工”16年攒技术 积跬步至千里
1995年,邱德国从钦州农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回到东兴市马路镇供销社养猪场帮养猪,一年多后,受聘于防城港市理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华石镇一养猪场工作至2004年,随后来到那湾养猪场,被聘为场长,直至2011年回家创业。
“16年的时间算是给别人打工吧,不过这些年在大场工作,摸索、学习到了不少养猪实用技术,积累了一些经验。”邱德国说。
据介绍,当时理华公司在华石的养猪场规模很大,年产约2万头生猪。来到后,邱德国受聘为技术员,由于技术扎实、勤奋敬业,很快就被公司任命为技术组长。“养管过程中是要用心、要领悟,要提前预防问题的出现,不能出现了问题再去管。”邱德国说,“打个比方吧,都知道养小孩难,小孩子不舒服了就会哭,可猪不会,要想养好猪,更需要用心去对待,养猪比养小孩更要用心,这样才能把猪养好。”
在跟猪“交流”的过程中,邱德国的技术在点滴积累。同时,由于勤奋好学,在“打工”期间也得到了一些前辈不吝的指点。他介绍了两个贵人,一个是自己的叔叔,另一个是马路镇上的唐师傅。“有贵人指点,你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一直都很感激他们。”
养猪不赚钱才让人笑话
2011年,邱德国在大旺村的老家养有5头母猪,全靠年龄渐大的父亲打理,很是辛苦,他便决定辞去那湾养猪场场长的职务,回家接手父亲开始自己养猪。当年便用自己的积蓄建了个新猪栏,之后每年规模都有所扩大,现在已有三个猪栏,面积400多平方米,养有15头母猪,年出栏400头左右生猪。在养殖创业中他坚持边实践、边学习,自主研发出抗病能力强、肉质好的良种猪,很受收购商青睐。
自己稳步发展的同时,看到邻里养猪方式很落后,不讲究技术,把猪喂饱了事,一年辛苦下来根本挣不了钱,甚至是赔钱,邱德国心里很不是滋味。“养猪没技术,真的没法生存。”他感慨到,不能让大家白忙活。
20年的养猪技术积累,邱德国总结出了“五字”秘诀:种、料、养、管、防。于是,他便从第一个“种”字入手,把自己育出的良种猪崽免费送给村民,让他们对比原来的猪崽进行饲养,并在养殖中提供技术指导,如猪在生长各阶段如何用料,如何管理,如何防疫等。当同一批猪出栏时,大家明显看出了区别,养猪的热情也高涨了起来。“养猪就是要用心和猪‘交流’,关心猪的冷暖,不能怕别人笑话,养猪不挣钱才让人笑话。”邱德国说。
交谈中,一旁的李德彬介绍说,平时邱德国也经常和养殖户坐在一起,交流一些养猪的技术,很热心也很耐心,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在大旺村,存栏20头以上的养殖户就有15家。
成立产销协会让每个会员有利可图
由于邱德国的无私帮扶,带领村民养猪致富,2014年9月,村干部联名向马路镇政府推荐其做大旺村民政专干。“村里那么认可我,我也得考虑为大家做点事情。”邱德国说。于是,他结合自己的专长,动员村里养殖户,于2014年11月成立了大旺村良种猪产销协会,并任会长。
邱德国复制自己的技术,通过协会,毫无保留地把20年养猪经验铺向各户。“有了技术,产量上来了,销路也就不用愁了,大家都有利可图了。”他说道,“给个技术,你一辈子都花不完。”
协会成立后,从种猪到饲料,到管养技术,到销售,有困难的村民,协会都会进行帮扶,比如良种猪崽、饲料等都可以先赊欠,等猪出栏后再还钱给协会。现如今,不仅仅是大旺村的养殖户,马路镇其他村的养殖户也纷纷加入协会,截至目前,20头以上的养殖户就有60家。
对于今后的打算,邱德国表示,要充分利用养猪产生的沼渣来种植果树,种养结合,多方向发展的同时和大家一起把协会做成规模,做大、做强、做久,靠技术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