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站”让农业科技稳扎八桂大地
八桂大地特色作物多,2014年以来,针对芒果、甘蔗、葡萄等几十种特色作物,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分两批建立了60家特色作物试验站,把试验站建在主产区田间地头,让农业科技真正推进寻常百姓家。首批35个试验站已把50多项科研成果累计推广到140万亩土地上,开展各项科技培训13万人次。
那么,广西农科院是如何用试验站把面临“网破、线断、人散”的基层技术推广体系再编织起来的?又如何做到不仅授人以鱼,还授人以渔,破解基层科技人才缺乏的难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翻山越岭、穿梭八桂大地,看科技新成果、听专家话体会、和农民聊收成,感受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建设带来的科技推广之变。
建机制——“穿点成线连成网”
广西地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温光和物种资源丰富,土壤、气候、生态类型多样,特色作物种类繁多,这些条件决定了科技推广也应因地而异。然而,几年前,广西市县一级55个农科所中有35个没有正常开展业务,其中有10个农科所已处于有人无地状态,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更难以谈起给农民推广技术。
农民需要适合当地的科学技术,而当地农科所却无力满足农民需求且自身难保。这一矛盾让广西农业科学院院长白先进深感担忧,他一边向自治区建议推出改革措施,一边通过农科院的科研条件探索依托基层科研单位建设特色作物试验站。
2014年11月,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市县农科院所改革方案》,其中,由自治区农业厅和广西农科院联合,在有条件的特别是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所在县(市、区)农科所,分批建立50-60个特色作物试验站。这不得不说是市县农科院所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改革不改变原来基层农科所的机构编制、管理体制,通过建立特色试验站,农科院对试验站进行直接的项目支持和业务指导,在加上改革县级农科所之前的“分院改革”,广西农科院形成了一个本院、七个分院、六十个特色作物试验站“一本七分六十站”的科技研发推广体系。
“原来的三级农科院没有良好的协作机制,‘一本七分六十站’给三级农科院所明确身份定位。”广西农业厅科技处处长陈明伟说,“自治区农科院更像大脑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分院更像身体可以起到更好的联结作用,而试验站就是‘腿’可以把技术落实到田间。”
补短板——“所站共同搞科研”
“根据不同地方的特色产业,一个试验站集中攻克某一特色作物的相关技术,靠特色成为自治区甚至全国这一作物的技术高地,反过来对产业发展再提供技术支撑。”白先进告诉记者,这就需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必须走到田间地头搞科研、推技术,试验站推广技术也随之活跃了起来。
农科院在这方面可是下了不少功夫。翻看广西农科院网站的院内新闻关于白先进行程的报道,去试验站考察建设工作和技术辅导的占了很大比例,查看站所情况似乎成了一项“规定动作”。同时,配套改革的人才机制也已落地。自治区农业厅所属院所、广西农科院遴选了35个专家组,每个组由9-11位专家组成,负责对接每个试验站,在技术上实行全面指导。陈明伟说:“60个基层试验站涉及80多个涉农县,基本全方位涵盖广西特色农业产区,覆盖优势产业产品,针对每一个站的特色配备专家组。”
记者来到靖西高海拔特色作物试验站,广西农科院葡萄所所长、葡萄专家组成员谢太理正现场指导种植户查看冬季葡萄生长情况。作为专家组成员,他往返南宁与百色靖西已不知多少趟,从试验站的选址,再到整合资源、制定任务、指导技术,葡萄生长的每个关键时节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谢太理说:“葡萄所和靖西试验站结成了对子,所和站成了‘同一个课题组’,人员的往来自然更密切了。”
不仅有结对子的专家指导组,还有选派任职的科技特派员。2014年4月,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梁海福被选派到桂林分院挂职任副院长,时间虽然只有一年,但他深感到分院对他的热情。他说,试验站带活基层科研院所,而且经费的增加和干事创业氛围的日益浓厚也吸引了年轻的科研人员。
破难题——“基层人员有根基”
百色分院是广西农业科学院在广西最早建设的4个农业试验院(站)之一。该院非常注重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村重点户、专业户等进行技术培训,先后举办技术培训班77期,培训人数达2.06万人次。
百色分院院长贺贵柏表示:“区、市共建区域性的农业科研院(所)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对农技人员业务素质和种植户的种植水平。”
防城港市上思县农科所科研基础较为薄弱,自从实施试验站项目以来,领到了4个“上思香稻”科研项目。“我从大学毕业开始,干了28年基层农技推广,直到农科院做这个项目,才意识到自己做这份工作的真正价值。”农科所所长岑继清动情地说,开展栽培、留种等科研,对保护这一国家地理标志将起到重要作用。由于长年雨淋日晒,这位所长皮肤黝黑,朴实的言语里流露出对农业科技深深的喜爱与坚守。
而对于一些有一定实力、条件和意愿的基层农科院所,则与自治区级科研单位结成对子,攻关一些复杂的科研项目,如百色市田东芒果试验站,就培育着包括台芒1号、桂七等86个芒果品种,承担着育种、栽培技术的推广及向果农发布种植信息等任务。
“多亏了试验站的葡萄栽培新技术,一亩就能净赚8000多元,而且还经常有专家来指导!”在广西靖西武平的葡萄园里,正等待着冬季葡萄收获的种植大户庄良永说。庄良永口中的“试验站”是指靖西特色葡萄试验站。记者发现,不仅是靖西,在每个试验站所在地,都可以看到类似庄良永一样的种植户,他们依靠试验站,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而且还经常帮助当地人讲怎么利用新技术搞种植。
农科院成果转化处副处长孔祥林表示:“推广体系不仅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而且通过示范带动了百姓的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