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小镇传承"诚信"200年不变 村民千元起家做成大生意

27.03.2015  11:33

  “妈妈,诚信是什么意思?”昨日上午,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6岁的小女孩施慧敏站在刚揭幕的诚信亭前问。“孩子,诚信就是要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母亲韦剑指着这块210年前的“诚信碑”说。嘉庆十年,南阳镇就被授予这块“诚信碑”,从“诚信碑”到今天的“诚信亭”,南阳镇人说,200多年他们一直在传承祖先们立下的“诚信”,因为诚信乃为人之本。

   210年前  “诚信碑”公告要诚信经营

  200多年前的“诚信碑”告诫南阳人要重视诚信经营

  南阳镇,是距离南宁45公里的一个小镇。3月26日上午,热闹的鼓声咚咚响彻整个小镇,该镇“诚信亭”正式落成,这块210年前授予该镇的“诚信碑”,让全镇人备受鼓舞。

  “诚信碑”从何而来?参与筹建诚信亭的南阳镇商会会长施天纪自豪地说,“诚信碑”可不是该镇如今刻篆而为,而是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八月十六日授予永淳县南里(如今的南阳镇)商贩而刻的公示碑文。2012年,南阳镇人何汉林在拆除自家南阳市场旁的老宅时,从一面墙壁里挖出了这块200多年前的石碑。

  石碑高约1米,宽约60厘米,石碑上的字迹仍很清晰。石碑内文刻有“民买民卖正”“买肉短少”、“不得高抬市价”、“嘉庆十年八月十六日市”等字迹。碑文内容大致是,南里(如今南阳镇)民间买卖没有短缺交付价格的情况,现在唯恐公差衙役依靠官差之名打压价格,专门出来该公示告知,自公示起,倘若差役买肉不给足价钱,允许屠户禀明以此作为问责革职的凭证。至于商贩也不能高抬市价,以至于扰乱秩序,大家要严格遵守。

  “我们南阳人向来文明经商、讲究诚信,原来200多年前就已经有诚信先例。”施天纪说,“诚信碑”应该是当时官府要求商贩诚信经营而刻的公示,说明南阳自古以来都是重视诚信经营。

   200年后  南阳人以“诚信”为立身之本

  刘中标从碾米作坊起家,诚信经营多年后有了自己的大米加工厂

  祖先留下了“诚信碑”,200多年来,南阳人是否传承了“诚信”?

  记者在南阳镇上逛了逛,发现该镇民风淳朴,商贸交易非常繁荣,一个偏僻的小商铺,每月租金最少也得1700多元,一块不足60平方米的宅基地,从2004年的6万元涨到70万元,一栋普通的民宅都卖到了200多万元。这里几乎是寸土金。

  五金、家电、建材、百货,镇上各行各样商铺林立,街上夹杂着壮话、客家话、白话、土话还有普通话,南阳镇不大,商贸交易为何如此热闹繁荣?“我们南阳人不欺生,不欺客,公平买卖,远近闻名。”鹏飞家电的老板黄云彩说,因此附近的中和镇、刘圩镇、六景镇、长塘镇、伶俐镇、甚至是横县峦城镇都过来南阳买东西、卖东西,一到圩日,人山人海。

  “诚信经营,绝对不缺斤短两,保证质量,少赚点钱都没有关系。”在镇上做大米生意的刘中标说,诚信经营也给南阳带来了真金白银,来自天津的米商信任他,提前打了100万元货款给他收购大米,“当时我老婆都不相信,说老板怎么会那么信任我?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诚信。

  今年72岁的韦秀杰,开始做钢筋水泥生意时亏了三年,如今开了六七家分店,“诚信就是我的活字招牌,这里只要说是老韦家的货,人家就愿意要。”韦秀杰说,诚信经营绝对吃不了亏。

  昨日上午,来自南宁的杨先生一来到镇上,直奔一家花生榨油坊买了十多斤花生油。“南阳的花生油非常正宗,不掺假。”杨先生说,前几年他们单位采购花生油,还专程来此买了上千斤花生油,价格很公道,质量有保证。

   建“诚信亭”  打造南阳“诚信”金字招牌

  当地居民在观看“诚信碑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碑”的出现并非偶然。施天纪说,200多年来,南阳镇人因“  诚信”经营,商贸很红火繁荣。老一辈的人用“黄蜂地”来形容南阳,意思说距离南阳一两公里便能听到“嗡嗡”的交易声。如今南阳商会60多个商家会员,一直谨遵诚信经营理念,公平买卖。

  为何要建一个诚信亭?2014年底,南阳镇新一界领导班子得知镇上这块镇镇之宝“诚信碑”后,决定要好好打造“诚信”文化,通过建立“诚信亭”这个载体,将南阳自古以来奉行的文明经商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创建南阳诚信立身的历史文化。

  “做生意要诚信经营,做人也要诚信,无论是政府公务员、老师、医生还是农民,都应该诚信做人。”该镇副镇长黄炳烈说,这块“诚信碑”让所有南阳人也引以为戒,200多年前,南阳人的祖先们就如此诚信经营,“没有短缺交付”、“不得靠官差打压价格”、“不得缺斤短两”、“不得抬高市价”等,祖先给南阳后人做了榜样,南阳人应该将“诚信”精神延续传承下去,打响“诚信”这块金字招牌。

  2015年3月26日,在政府的引导和南阳镇商会的筹建下,各界父老乡民群策群力,捐钱捐物达12万多元,“诚信亭”最终建立起来,将祖先留下的“诚信碑”永久立在镇文化广场,将数百年的“诚信”名片传承和发扬光大。

   诚信故事

  决不为多卖一根钢筋而失去诚信

  诚信是什么?对72岁的韦秀杰而言,就是决不为了多卖一根钢筋而让顾客浪费一点材料。韦秀杰1994年开始在南阳镇上租了一个小门面做生意,如今已经在镇上做了21年的水泥和钢筋生意。

  3月26日,韦秀杰的建材店内,剪钢筋、拉货,生意一片繁忙,有个顾客要了三种不同规格长度的钢筋,韦秀杰给他测量计算了一下,提出顾客只需购买10根12米长的钢筋节省材料,他们负责帮按尺寸剪好。

  “我老爸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说要做好生意首先得态度好,讲诚信。”在店里帮忙的小女儿韦秋群告诉记者,父亲经常跟他们兄妹四人说绝对不能为了多赚一根钢筋的钱,浪费顾客的材料。

  1994年,韦秀杰刚开始做钢筋生意时,前三年都没赚到钱。有个在南宁的亲戚点拨他“不动点手脚拉长拉薄钢筋赚不到钱”,韦秀杰一口就拒绝了,“我不做那样的生意。

  但韦秀杰很快发现,他的产品虽然质量保证、足斤足两,但附近乡镇的钢筋价格却比他卖得便宜,一个村民建房时让他去帮丈量了钢筋,结果却跑到别的乡镇去要了货。韦秀杰不服气,偷偷跑去村民家看货,结果他用卡尺一量,发现了其中的端倪,人家的货是比他价格卖得低,但直径16毫米的钢筋却只有14毫米,足足缩水了2毫米。

  不卖瘦身钢筋,不卖假货,不卖差货,绝对不缺斤少两,韦秀杰最终靠着诚信经营,在附近乡镇积攒了良好的个人信誉和口碑,建材店慢慢有起色并开始赢利,他开始代理水泥生意。

  “人家只要听说是老韦的货,都很放心,靠的就是诚信这金字招牌。”如今,72的韦秀杰带领家人在附近开了六七家钢筋、水泥店,还在南宁成立了行行兴贸易有限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1000元起家靠“诚信”做大生意

  今年46岁刘中标在南阳镇上开了一家精米厂,从外表看,这名中年男子穿着朴素,说话都不怎么利索,但他家的大米生意却做得红红火火。“我就是1000元起家,靠着诚信经营发了家。”憨厚的刘中标笑着说。

  十多年前,刘中标在镇上做碾米生意,主要是靠帮农户加工稻谷赚加工费。靠着诚实守信的经营,刘中标生意越做越好,2005年,刘中标花40多万元购买了一套生产线,自己收购稻谷加工大米批发大米。

  “我的大米质量保证,不掺杂差米,老板主动找上门来要货。”刘中标说,做生意要做得好,除了要有精明的头脑,更要诚信经营。他不弄虚作假,反而生意越做越红火。如今,刘中标开着一家大型精米加工厂,在南宁市五里亭还开有一间仓库批发零售大米。

  一个天津的米商,来他店里考察了两三天,就留下100万元让他帮收购大米。“100万元不是小数目,那个老板说就是信任我。”刘中标说,他也没有让外地老板失望,严格把关,价格公道,帮他收购加工了100万元的大米。

  在南阳镇,有七八家类似刘中标规模的稻谷收购点,一到收购季节,附近乡镇的村民都拉稻谷过来销售,“他们看中的就是我们从不缺斤短两,价格也给得公道。”收购稻谷十多年的老板万金冬说,诚信经营为他们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丰收时仅她家每月收购稻谷就多达2000多吨。每个商贩心中都有杆标准称,“如果缺斤短两,不诚信经营绝对做不大生意。

      (记者  文艳玉/文  刘增璇/图)

编辑:覃凤妮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
暴雨致南宁250个用电户停电 应急抢修全部恢复供电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通讯员 肖军)昨日,南宁新闻网